特殊岁月,红色记忆 知青物品展带您感受难忘时光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广轩
“实在太熟悉了,这些印入生命的记忆,一辈子都抹不去。”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会员、菏泽知青谷炳波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宣传画中的内容、展览中的生活用具,仿佛当年激情岁月再现。”8月16日,巨野知青李运河联合巨野县博物馆、巨野县收藏家协会、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联合举办的“历史印记、红色传统教育——李运河知青物品收藏展览”拉开帷幕。菏泽、聊城两地多名知青闻讯前来参观。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6日。
现场展品近300件
草鞋、生产用具、知青戴过的帽子、瓷缸……还有多张宣传画,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130多幅知青宣传画和150件知青物品,从各个层面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发生在菏泽的知识青年下乡运动。现场观看展览的观众,不少人都有知青经历,菏泽知青侯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我们那时就是那样的……看到这些农具,我感觉太熟悉了!”谷炳波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知青岁月里他学会了烧火做饭、下地干活,更加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青经历是他一生的财富。
带孩子来参观的魏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下地干活的经历,即使回到农村也很少看到割麦子、掰棒子的场景,对宣传画中的内容以及展出的农具更是陌生,他们不了解当时生活的困难。”“带他们过来看看,了解宣传画中表现的内容,了解那时候的农具,让孩子有个直观的认识。”
李运河告诉记者,宣传画上醒目的文字,浓郁的色彩都彰显着一代人的使命和精神。每一幅画都让人感受到知青人的气质与斗志昂扬的精神。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将那段珍贵的记忆永远保存下来,让没有经历过那段特殊时期的人们,通过这些知青物品去认识和了解它,将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收集知青物品近千件
李运河曾是一名知青,1976年在巨野县原营里公社毕楼林场劳动锻炼,他所在的生产队是巨野县“首个单独知青队”,正是因为他有着三年的知青经历,所以他对知青物品情有独钟。从1993年起,他就开始收藏知青物品,经过20多年的搜集整理,李运河现已搜集了17类,近千件知青物品,他自己当年用过的物品也都得以保存至今。其中尤以宣传画居多,而这些宣传画更是当年知青经历过的一些真实事迹,让李运河记忆深刻。
为了办好这次展览,李运河求助亲朋好友帮助寻找知青曾用过的物品。起因是在之前的知青宣传画展览中,一些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画中描述和表现的一些场景和实物,没见过或不了解。他们表示,要是有当年的一些实物就更直观了,效果会更好。对此,李运河萌生了收集当年知青用过的物品的想法。
“当年,我们接触和使用的东西太多了。我对照知青宣传画中所展现的便于存放和收藏的物件,尽量来收集。开始我认为很容易,尽管四十多年过去了,有些东西还能找到,但真正寻找起来难度非常大。”李运河向记者介绍:比如,一些简单的农用工具,在城里根本看不到了,周边农村由于机械化的普及,新型劳动工具更新换代,多数已经消失,即便有也是“缺胳膊少腿”,损毁严重,找起来很困难。为了找到一些好的物件,李运河把空闲时间都用上了,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个别物件还花了不少钱。
为李运河提供物品的有八十多岁的老者,有同学,有收藏家,有回收物品的人。截止到目前,他己收集到犁、锄、铁叉、粪箕、板角、镰刀等几十件当年知青曾使用的简单劳动工具。为了修复一些工具,他找了一位从事木工的老匠人,依旧修旧,恢复原状。
李运河告诉记者:“今后我会将知青宣传画中没有找到的物件,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寻找收藏。”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知青曾经用过的物品逐渐消失。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欢迎菏泽市知青以及手中有知青物品的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为保存知青物品,更好地传承历史出谋划策。参与热线:13176117661。
新闻推荐
在省科技馆,两位结对子的小朋友在多面镜前“比心”拍照。晚上,在留守儿童学校宿舍,大家看着手机在讨论着什么。两个小伙伴手...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