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惊现脊椎动物化石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 锴
巨野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标注为“动物骨骼化石”的“大石头”。
人们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块已经被发现了半个多世纪的石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6月21日,80岁的教授级高工、省地科院地质矿产研究所原所长、被誉为山东省化石界泰斗的刘书才宣布这就是脊椎动物化石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工程研究员黄文峰激动不已。因为,此前,脊椎动物化石在菏泽乃至整个鲁西南地区还没出现过,这对于整个鲁西及周边地区地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意外发现让他心潮澎湃
6月21日上午,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工程研究员黄文峰赶到巨野博物馆。在馆长祝延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第一展厅的一块 “大石头”前。
细看之下,“大石头”内包裹着一些动物骨头形状的“石块”,还有两块看上去像动物硕大的牙齿,“骨头”内部还附着不少结晶体。
黄文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认为,这些骨头形状的“石块”是脊椎动物化石,那些结晶体其实是方解石颗粒,方解石晶体起码要经过十万年才能形成;他怀疑,这是几十万年之前的脊椎动物化石。
这一切,源于几天前,他的意外发现。
黄文峰是帮扶成武县贫困村的市派第一书记,几天前,因地质扶贫立项问题到巨野博物馆参观当地古陶原料情况,这个硕大的“石块”吸引了他。
依稀可见的残骨、硕大的牙齿、黄白色的浆结石块、杂乱的结构……他凑上前,掏出随身携带的地质放大镜。晶莹透明的方解石颗粒在放大镜下熠熠生辉,这让他心中怦然一动:难道这是脊椎动物化石?
这一意外发现让他心潮澎湃。因为,从事了近三十年地矿工作的他深知,在鲁西南地区乃至德州、滨州、枣庄,从未发现过脊椎动物化石。因为,一块骨骼化石存下来要具有非常苛刻的地质条件,不然,在黄土中顶多几千年就灰飞烟灭了。如果真的是脊椎动物化石,对于这一地区地址史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化石,脊椎动物化石”
这块石头是否就是在巨野被发现的?这是黄文峰必须要搞明白的问题。
于是,他立刻向祝延峰了解这块石头的来历。
得知石头是一位叫王乃银的老文物保管员送来的,黄文峰立即联系他,了解石头的来历。
据王乃银介绍,这是他的老师王俊亭在上世纪60年代作为老博物馆负责人时,从百姓手中征集来的;据送化石的老百姓介绍,发现这块石头的地点在巨野独山镇金山店子村红土山,在那个年代,基本排除了这块石头从外地购得的可能性。之后,这块石头一直保存在博物馆的库房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巨野博物馆开放,被陈列在展厅。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黄文峰立即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了汇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申请了技术援助。6月21日上午,由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刘书才教授、杜圣贤研究员等人组成的专家组来到巨野博物馆,对黄文峰的发现进行鉴定。
“这是化石,脊椎动物化石!”专家组对博物馆内的骨骼化石进行了认真研究后,刘书才激动地宣布了结果。
专家组将骨骼化石暂定为第四纪更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可能属于岩石地层的山前组坡积层。
黄文峰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坡积层是指降雨流水将岩石的风化产物洗刷、搬运到山坡下方或坡脚山麓地带所形成的堆积物。
实地探访,发现疑似化石地层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当天下午,在王乃银的带领下,专家组和黄文峰前往化石的发现地进行探访。
红土山是红土山汉墓所在地,早已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被保护起来,为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条件。
在满地的碎石片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不时能发现其中“镶嵌”着类似于小动物形状的“石头”。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石头”其实就是三叶虫等古生节肢动物部分身体的化石。
冒着高温,在红土山南坡,专家组终于发现了一处尚未采动的原始地层,一块疑似博物馆内化石的地层。经过认真甄别,初步断定,博物馆里的化石就应该出自类似岩石地层中,意味着博物馆的化石应该产自本地。
黄文峰特意对这块石块进行取样。他表示,样品将与博物馆的化石一起送往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进一步鉴定,除了要确定化石的地质年代和生物物种之外,还要通过对博物馆化石成分与他所取样本成分进行比对,进一步确认化石是否产自红土山。
通过化石,畅想菏泽数十万年前地貌
虽然对这些化石的价值并不十分了解,但从黄文峰激动的表述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还是能感觉到它们非凡的意义。
据黄文峰介绍,脊椎动物化石在菏泽乃至整个鲁西南地区尚未出现,这一发现对于该地区地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鉴定,这些骨骼化石将化为栩栩如生的真实动物,也许不止简单的一种,更大胆地设想一下,这些动物中有未发现的新物种也不是没可能。同时,化石中还有丰富的植物信息,黄文峰由此推想,几十万年前的菏泽,必然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土地。
至于这些化石是如何形成的,黄文峰有自己的想象:几十万年前的一天,风雨交加,山洪暴发,一堆动物的遗骨夹杂着碎石在泥水的冲击下顺着山坡滚涌。渐渐地,洪水在山边的一低谷处停下,那堆动物遗骨和碎石静静地堆积在那里。再后来,洪水再次奔涌,深棕红的土壤夹杂着砾石,再次将这堆动物遗骨掩埋。年复一年,这里不断被雨水浇灌、渗透,雨水将土中丰富的钙质离子向下淋滤,凝结时将那些遗骨再次浆结包裹在一起,隔绝了氧气,均匀了压力,历经千年、万年,晶莹的方解石在浆结石头的空隙处悄悄出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跃跃)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独山,裕安区独山镇坚持上下一盘棋,工作一个调,多措并举加快提...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