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存放祠堂,孙家村移风易俗41年 节约土地发展冬枣种植,获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农村大众报 2019-04-08 14:13 大字

农村大众报滨州讯(通讯员孟令旭)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孙家村是有名的冬枣专业村。该村1978年建成村祠堂,存放过世老人骨灰盒,41年节约了大片农田,引领了当地移风易俗新风。村民说,村里能四十多年坚持移风易俗,离不开党支部书记侯全利的引领和坚持。

孙家村位于徒骇河南岸,全村现有人口921人,耕地1360亩,党员24名。1950年出生的侯全利,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担任村干部,全程参与了1978年的孙家村祠堂筹建,原来在村子西南角,是土垒的,里面用秫秸和泥分成小格子,村中有老人去世火化后,将骨灰盒存放在小格子里。当时也有一些老人不同意,党支部就安排侯全利去解释劝解,后由于节约了土地,又方便了耕种和祭祖活动,逐渐受到了村民的认可。

由于工作出色,1989年侯全利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并连续当选五届区人大代表。他任职之初,孙家村集体经济很不景气,百姓生活也不富裕。他带领群众大修水利,粮食单产一直在全镇前列。1998年春天,镇党委政府号召发展冬枣生产,他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广冬枣种植,群众经济收入逐渐上升,但管理技术参差不齐的弊病也显现出来。2005年,他注册成立了全利果品有限公司,依托企业品牌使孙家村冬枣走上规模化道路。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一些攀比思想就开始露头,有的群众说日子好了,老人过世要风风光光地操办一下,修个好坟墓。这些提议都在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被否决了,侯全利说:“不管谁家,不管经济好坏,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破例。”

原先的祠堂因地势比较矮,房子也已破旧,1995年,经村民大会同意,村里又在村北一块盐碱地上,面朝徒骇河重新建设了一处祠堂,里面存放骨灰盒的小格子也全部用砖垒砌。后来由于祠堂内存放骨灰盒越来越多,有村民要求将过世老人入土为安,当时村“两委”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2007年和2012年分两次,在祠堂前统一划定区域,统一安葬,四百余去世老人埋葬后,总占地不到一亩,这样防止了因攀比造成浪费,也方便了清明、春节祭祖,杜绝了火灾的发生。

近两年为深化文明行动,孙家村倡导厚养薄葬新风,成立了5人红白理事会,特别是白事上,村中出资5000元购置了音响等丧事用具,由红白理事会组织一切活动,不收群众一分钱。丧事一切从简,不封鞋不摆席待客,一般当天完事,杜绝了过去吹吹打打大操大办现象,现在办一桩丧事,比过去节省2000元左右。

2009年,孙家村以“沾化全利冬枣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沃尔玛超市成功对接,建立了1200亩直采基地,并在2016年建成冬枣出口基地,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5万元,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集中迁坟到公墓

4月3日上午,巨野县核桃园镇金山旅游区东山坡,付庙村有近200人正在迁坟,这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坟茔将被迁到村集体公墓。

近年来,核桃园镇党委政府积极倡导群众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提倡实施公墓建设,用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哀思,全镇大多数村都建设了集体公墓。该镇抓住清明节这个时机,积极动员群众将坟迁往集体公墓,清明节期间,有20个村(社区)进行了集中迁坟。

(满常学摄)

新闻推荐

丧葬改革顺民意,集中迁坟到公墓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朱静通讯员满常学)4月3日,巨野县核桃园镇付庙村有近200人忙着迁坟,将一些散坟迁到村集体公墓上去...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