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妇女王玉琴的菏泽情缘

牡丹晚报 2018-11-06 09:46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宇

巨野县核桃园镇齐山村一处普通的“石头房”里,蕴藏着一件件精美刺绣、编织手工艺品,它们都出自布依族妇女王玉琴的巧手。说到刺绣、编织,你又了解多少呢?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带你走进王玉琴的世界。

从贵州远嫁巨野,坚持刺绣、编织手工艺品

王玉琴的老家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76年左右嫁到了巨野县。“我的婚姻充满了机缘巧合,当时丈夫的表哥在我们家乡当兵,通过他牵线搭桥,我和丈夫相识、相知,便嫁了过来。”王玉琴陷入深深的回忆。

初到巨野,面对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习俗,王玉琴很不习惯,经常想家。每当内心充满思家情怀的时候,她便走出家门逛逛,仰望天空成为她释怀的方式。

“那个年代交通不方便,生活条件也不好。为了能经常回家看看,只能‘拼命’地赚钱。对我而言,一年能回去一趟是最幸福的事。我的家乡靠着万峰林景区,特别美丽,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以‘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赞叹过万峰林。”王玉琴含笑介绍。

多年来,王玉琴和丈夫一起在窑场“转过窑”,又做过碎石机生意。因为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王玉琴在闲暇时一直不断地刺绣、编织手工艺品。

她说:“刺绣、编织是每个布依族姑娘必须学会的手艺,也是心灵手巧的象征。我从11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和编织,做起这一块还是得心应手的。”

打造自己的旅游产品,发扬牡丹文化成了她的“小心事”

在王玉琴的刺绣、编织产品中,充满了文化气息,不仅保留了布依族特色,还充分地融入了菏泽当地的元素。

“我特别喜欢菏泽的特色文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极力融入牡丹元素。可以说,打造菏泽的文化产品是我的追求。”王玉琴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了她在产品创作中的构思。而其刺绣、编织产品,主要通过在旅游景点零售和向商家批发的形式销售。

“平时,我都是在家里做好产品,再拿到离家不远的金山景点摆摊销售。为了扩大销路,也会时不时光顾青岛等一些景点推销产品。我的产品贴近生活,以衣服、帽子、包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年轻人特别喜欢,在景点的摊位经常被‘哄抢’。”王玉琴开心地表示。

汗水浇开幸福花。王玉琴的刺绣、编织产品逐渐受到了“热捧”。经常会有一些在金山旅游的游客一路找到其家中购买和预订产品,景点商家也喜欢找她批发,供不应求已经成为她的“囧境”。

对此,王玉琴的两个儿子特别支持,纷纷表示要和母亲一起从事刺绣和编织这个产业。于是,打造自己的旅游产品,发扬牡丹文化成为王玉琴的“小心事”。

“我自己也一直想把产业做大,可是经济条件一直跟不上,需要慢慢打拼。远在贵州的兄弟姐妹准备给予我一定的资金支持,再次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现在我准备租一块场地,前期先筹备20台缝纫机进行生产,这个想法争取在今年冬季完成。”提起自己的愿景规划,王玉琴信心满满。

歪打正着,销售棉被成为她的“第二职业”

在王玉琴从事刺绣、编织的同时,另一产业逐步闯入了她的视野。

“在我贵州老家,买一床好棉被特别不容易。因地理原因,南方不种植棉花,市面上买到的棉被多数都是‘绒毛’材质,盖着不舒服。家乡人知道我在北方生活,很多人都来找我预订棉被,间接也开辟了我的‘第二职业’。”王玉琴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据了解,王玉琴在手工制作棉被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通过在棉被上刺绣的形式,把菏泽牡丹地方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这个行业,也是歪打正着,仅去年,我就通过快递往贵州发了200余床棉被。”王玉琴说,“现在,随着接到家乡的订单越来越多,我也准备在此方面做一下努力,争取早日在家乡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新闻推荐

购置公交车610辆,建成公交站点710个,新修改造道路千余公里巨野七成行政村通了公交车

10月23日7时许,在巨野县营里镇田庙村公交站台前,64岁的村民张道稳投币3元,坐上了通往巨野县城的公交车。“原来从营里坐...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