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见小花园 城市提升悦民心

济南日报 2018-10-18 11:32 大字

转角遇见小花园,低头看见绿草地……自5月份济南市开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以来,高新区的居民愈发感觉到置身于花园中的美好,创新创业者也在城市品质提升中被赋予了创造的力量。

节点出精品 路路有景观

节点出精品、线上成绿廊、面上见景观。走在高新区的春晖路、旅游路、港西路、经十东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街边绿了、角落美了。自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开展以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达7.49亿元,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高新区对辖区重点道路进行高标准绿化提升,完成20余条道路、50万平方米的绿地内裸土整治,种植绿篱、草坪、草花77万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栽植各类乔木2万余株、花灌木7万余株、高杆月季7.5万余株,十里月季长廊成为经十东路一道靓丽风景。

无论是城市出入口提升,还是铁路、高速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高新区都力求见缝插针搞绿化、因地制宜建公园。机场路临港路口拆违后,高标准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运动休闲公园;世纪大道等多处修建了街心公园、口袋公园。

或在公园里小憩,或静静欣赏霓虹灯下的夜景,高新区的人们尽情享受城市提升后的惬意生活。

管理规范化 细微求变化

杆线整治、牌匾整治、烧烤整治……每一项工作,高新区都创先争优。在全市露天烧烤考核工作中,高新区连续多个月份位居全市第一;在交通秩序整治中,高新区依靠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对违法行为予以曝光。

水净河清,污水直排现象没有了,已建成的中科成水质净化一厂、巨野河污水处理厂等6座厂站,日处理能力达12.1万立方米。集中开展清河行动,截污、封堵、整治排污口65处,实施河道生态治理,查处破坏河库水域岸线的“八乱”问题,各级河长巡河督查成为常态。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建成区污水管线长度达10.8万米,污水直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城市主次干道精细化保洁全覆盖,保洁机扫率达到97%,洒水冲刷率达到100%,主次道路严格落实“六净一洁见本色”。智能环保渣土车上路,2800个新果皮箱摆到了路边,1026个各类箱体披上了文艺范儿的彩绘。

6.1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牌几乎一夜之间“下岗”,汉峪金谷、龙奥金座、海信创智谷等30余栋写字楼完成夜景亮化,成为夜色里的地标性风景。

企业见精神 乡风见文明

在高新区,企业不仅是生产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展示的舞台。

立足大企业、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多的优势,高新区着力挖掘和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展现重点企业发展历史、核心优势、企业文化、经营和重大成就,展示高新区企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形象提升中,浪潮、重汽、齐鲁制药等重点企业身先士卒,投入3200万元让厂容厂貌焕然一新。而在农村,高新区投入5700万元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垃圾清运专业化运作,做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仅用70天时间就完成了19个村、2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共培育特色经济作物产业项目、农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三品一标”奖励项目等20余个;积极落实下乡返乡创业创新政策,对65家企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0万元,对107家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56万元,对4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2万元。

打造一个“花园中的高新区”,不仅需要生态绿化提升、环境卫生提升、市容秩序提升、居住环境提升,还需要和谐稳定提升。2018年以来,高新区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次,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15件,排查率达到100%。倡树文明乡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邻里之间、社区之间、园区之间、片区之间,常见共建共享,多是和谐互助。

前不久一位参加儒商大会的企业家在高新区考察时深有感触地说,一年先后两次来到高新区,这里城市环境的变化让他惊叹,连呼吸的空气都觉得格外新鲜,更增加了他进一步投资济南高新区的信心。

城市提升还在继续,和谐而美丽的高新,有魅力有活力的高新,这是越来越多的高新人的共识。 (本报记者 黄智义)

新闻推荐

山东能源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水平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本报记者刘相华通讯员李志勇日前,记者在山东能源集团了解到,今年以来,能源集团整体工作在去年创出“历史最好年...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