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亚主”郭玉明
在鄄城县东南30余公里的彭楼镇,有个五百多户人家,共1800多人的郭水坑村,在该村多数人都会说起“白云亚主”郭玉明,有关他的传奇故事,不论是在本村还是附近的几乎是家喻户晓。
据说清康熙某年大考,满腹才学的郭玉明进京会试,在离家临行时曾夸下海口:“此番前去应试高中倒还罢,若考不中状元,吾誓不还乡。”然却事与愿违,临场发挥不佳考场失利,只考了个第四名进士。自感羞愧难当,无颜再见家乡父老。情绪沮丧低落,便跑到白云寺(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出家。一段时间后,由于他受不了寺内森严及清规戒律的约束,便又偷偷离开寺院,逃到京城以卖字为生。
据史书记载,康熙曾经三下白云寺,在民权一带的坊间广为流传。第一次是亲自为白云寺1200 名僧人打斋饭,主要是悉心观察有无与其父亲(顺治帝出家本寺)相仿的人,但没能发现。康熙问主持大和尚佛定:“僧人可曾全部到齐?”“还有一烧锅的老僧。”佛定慢条斯理地回答。“寡人供众,岂能漏人!速传他来见。”片刻,当主持佛定领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衲来见,康熙问其姓名,回答说名叫“八乂”。康熙听后不觉失望。
回京城后,康熙帝把寻父的经过告诉了母后,母后顿悟,要康熙把“八乂”合起来写一写。康熙方知是个“父”字。于是,康熙急忙再次前去白云寺,但老僧已离开不知去向。康熙遂向佛定道出了隐衷,并拜佛定为师,又亲笔御书“当堂常赏”四字刻于山门之阴,扫兴回京。
最后一次就是送师弟郭玉明重回白云寺。有一天,康熙微服出宫到街上闲逛,忽然看见一个卖字的人,面色黝黑风尘仆仆,写得一手好字,字迹苍劲有力潇洒自如,博得不少人赞叹不已。当他近前仔细一瞅,认出竟是他自己钦点的第四名进士。心中惊讶的同时,又顿生疑惑,唤过来一问,方知此人原名叫郭玉明,山东人士。康熙问清原委,遂将郭玉明拜为师弟又带回宫里。过了数日,康熙又亲自送师弟郭玉明回到白云寺,当地百姓纷纷前来围观,热闹非凡。当人们问起哪个是郭玉明时,康熙指着站在佛定身旁的郭说:“那个黑和尚便是。”从此“黑和尚”的名声大震。康熙此行,并赏赠白云寺銮驾一副,玉翠如意钩及藏经八柜。经历代和尚精心保存,已成为后世宝贵的文化遗产。
自此,郭玉明深感皇恩,专心向佛积德行善,一生弘扬传播佛家文化,成为白云寺后来第二主持,功德圆满。如今,在郭水坑村可看到一处为郭玉明所建的一座庙,大殿里供奉着他的塑像,并且香火不断,以示对其恩泽的纪念和敬仰。殿外院子东边立着两座石碑,一座是中华民国时期已有100余年,字迹模糊已看不清楚,另一座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所立。 王义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武兰凤)近日,鄄城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成功开展“胰岛素泵治疗技术”,动态监测血糖。医护人员为高血糖患者制定个...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