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长产业链条 架起致富“金桥” 鄄城县什集镇木材加工业探访
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现场
鄄城县什集镇立足木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形成了以板材加工、床垫加工及其他成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木材产供销“一条龙”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架起了“金桥”。目前,全镇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到104家,木材加工业成为全镇产业振兴的“主打产业”、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村民搭上增收“直通车”
东沙窝村有700人,床垫加工是个传统项目,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在奖兴家具厂车间,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分工合作,进行床垫的生产组装,车间里呈现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我刚刚送货回来,这段时间订单比较多,有点忙不过来。”厂负责人许嘉菁介绍。
在车间里,笔者与正在组装床垫的陈冬娥攀谈起来,陈冬娥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读书。现在她在厂里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她说:“在厂里上班,家里地里都不耽误,既方便又增收。再说孩子用不了几年,就能挣钱了。”在陈冬娥的表情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床垫厂里,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平常工作8个小时,平均月工资1800元左右。
近年来,在什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沙窝村的床垫加工业规模越来越大,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全村床垫加工厂发展到50家,就业人口300人。
吸引外村打工族来“淘金”
和庄村鲁茂木业车间内,机器轰鸣,板材“哗哗”流下生产线,加工好的板材正在装车。和庄村有350人,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围绕木材加工业转。在车间机器旁,56岁的袁同录利索地在传送带上摆放着木皮,看到笔者,他点头打招呼。“我是南边小留镇的,有腰椎病。半个月前来到这里干活,每天有80元的收入,现在干起活来啥病都忘了。”袁同录说。他指了指旁边的妻子说:“我们老两口都在这里干,但她比我挣的工钱多。”说话间,袁同录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目前,和庄村木材加工厂发展到50家,仅外村务工人员就有500人。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村里开设了3家饭店、3家超市、一家早餐摊点,还组成了20人的运输队。
产品“飘洋过海”受青睐
走进鄄城县富源木业有限公司,干净的厂区,一摞摞板材摆放得井然有序。车间内工人们有序地忙活着。今年25岁的焦德卿,5年前就成了公司的“掌门人”。焦德卿说:“咱们的产品都是出口,公司定位于科技含量高、工艺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木板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引进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木板制造加工设备,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木制品生产企业,能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到成品生产的一整套工序。”多年来,他们的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外商青睐。
通讯员 傅成银 房正 刘梦圆 许志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马福华曹仰华)近日,鄄城县卫生健康局、鄄城县红十字会联合鄄城县人民医院到鄄城县第十二中学开展以“健康中国...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