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暖气房 “喝”纯净水 鄄城县董口镇草莓种植“科技范儿”十足

菏泽日报 2022-01-11 08:25 大字

工人正在查看秧苗长势

“住”暖气房、“喝”纯净水、“吃”椰糠纤维、“睡”高低床……近日,记者走进鄄城县董口镇福缘农业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株株刚栽种下的草莓苗,正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惬意”地生长着。

福缘农业负责人赵秉金告诉记者,这座大棚占地140余亩,棚内已完全实现了自动化种植。其功能包含了环境数据采集、数据展示、自动化温控、水肥一体化、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系统六大板块。

“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在一个有网络的手机或者电脑上,都可以操控棚内设备的开关。”赵秉金说,就连工人在棚内劳作时,都有专门乘坐的自动车辆。

放眼望去,这里的草莓不是种在土里,而是整齐划一地“睡”在一米多高的无土栽培槽中。每排栽培槽配有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用滴灌的方式为草莓精准浇水、施生物肥。

“这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叫高架栽培,也是今后推广种植的一个趋势。”赵秉金说,与平地栽培模式相比,此栽培模式不但管理方便,更利于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果品绿色发展。高架栽培采用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栽培中定植、抹芽、打老叶、采收等弯腰工作、费时费工等突出的问题,可使作业负担减轻40%。

据赵秉金介绍,这里的草莓品种名为“红颜”,虽说品种并不稀奇,但在种植上却别具一格。它们“吃”的是椰糠纤维、“喝”的是纯净水,生长温度还要保持在10到15摄氏度之间。大棚地下覆盖着错综复杂的供暖、供水、供电管道,以此保障草莓所需的温度和水分。

“椰糠是打碎的椰子壳,施肥用的生物肥,都是从荷兰进口的。浇灌水是经过重重过滤的,这样才可以保证从源头上杜绝草莓苗被污染,结出的才是纯绿色无公害果实。”赵秉金说,不仅如此,草莓在生长期间,工人需全身消毒后才可进入大棚,要避免外界污染源带入。

走进大棚设备控制室,全智能RO控制系统、紫外线消毒机、净水装置等设备琳琅满目,让这里的草莓种植,处处彰显着“科技范儿”。如此被“富”养长大的草莓,经济效益又如何呢?“我们做的线上销售,每公斤卖100元左右。”赵秉金说,线上销售采用的是“C2M”销售模式,即农户到餐桌的预售模式,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青岛等地。

福缘农业是董口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20年,由青岛阿拉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引进了荷兰技术,是一个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已在董口镇开发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区,整个园区一期投资2.5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7亿元。阿拉丁投资集团经营模式为“1+X+N”,即以智慧产业园区为核心,带动鄄城县多个农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生产种植,以达到农户增收、社会增效的目标。

赵秉金告诉记者,下一步,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阿拉丁投资集团还会对种植户开展资金、技术,品牌、销售渠道共享等多种扶持措施,切实服务于全县农户,力争实现周边700多农户年收入13万元的目标。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鄄城县加入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

本报讯(通讯员申文标)12月10日,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32个县区线上签约“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