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创新调解模式 夯实基层基础

菏泽日报 2021-12-22 09:19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胡德光) 今年以来,鄄城县以夯实信访基层基础为抓手,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功能重构、模式创新,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专业化、精细化、社会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助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充分发挥县多元调解中心作用。整合行政资源、司法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线上、线下工作平台,组建了鄄城县多元调解中心,吸纳人社、住建等13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部门和律师、法官、社会团体入驻,一些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社会帮扶、公益服务等社会力量正陆续入驻,改变了过去部门单位单打独斗、各类资源分散的状况,实现了“兜底”效应。中心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运行”,让群众最多访一次、最多跑一地,缩短了办结周期,提高了化解效率,减少了信访上行。今年以来,参与接访的县级领导85人次,共接待来访群众203批次、1926人次,化解179件,当场答复71件,多元调解78次,视频接访12次,落实心理疏导、社会救助 15人次,矛盾纠纷办结周期缩短30%以上。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8名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定期到多元调解中心担任“带班主任”,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组织调解疑难信访案件。分类化解机制,多元调解中心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分为“简易、复杂、疑难”三类,简单纠纷当场办理、复杂问题跟踪办理、疑难纠纷联合办理,明确办结时限,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多元调解中心召集相关事权单位,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开展联调联动,解决了过去矛盾纠纷“交不了、推不动”,甚至造成群众越级上访问题。坚持科技信息赋能,助力矛盾纠纷化解,成立了视频接访室,组建了“群众吹哨、干部报到”微信群,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内外衔接机制,对中心以外的各类矛盾纠纷、各部门各镇街难以化解的疑难矛盾纠纷,均可向多元调解中心提出申请,导入多元调解程序。同时,把越级重复访、信访积案纳入多元调解,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参与调解。

此外,该县还积极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多元调解体系,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率先打造了凤凰镇、董口镇、郑营镇等多元调解中心,然后以点带面,督促各镇街加快镇级多元调解中心建设,目前,该县17个镇街均已建成多元调解中心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该县持续夯实基层基础,17个镇街全部成立了信访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信访干部65人;390个村(居)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乡贤、网格员等队伍作用,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第一关口介入化解,筑牢守牢第一道防线。

新闻推荐

“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鄄城县推行非现场环境监管

本报讯(通讯员陈广存)菏泽市生态环境局鄄城县分局充分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行非现场监管,努...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