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日报》,我的精神家园

菏泽日报 2021-09-28 08:54 大字

□王保田

每次看到《菏泽日报》,我都感到十分亲切和激动。尤其是看到自己的稿件见报,更是倍感喜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工作二十多年来,《菏泽日报》已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

初次接触《菏泽日报》,是在1995年9月份。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鄄城县箕山镇党委从事宣传工作。机关事务十分繁忙,工作纪律要求也比较严。每天上午8时左右都要在会议室里点名,在点名前顺便分发给每名机关工作人员一份《菏泽日报》,点名后乡镇领导安排当天的一些事务。

当时《菏泽日报》已创刊四年,报纸制作精美,内容丰富,一下子吸引住了我。每当接到一份散发着油墨香的《菏泽日报》,我都爱不释手,先睹为快。一版要闻使我了解到当时菏泽的各项工作重点,理清了我的工作思路;二版主要是各县区的工作动态,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三版国内、国际大事开阔了我的视野;四版的文化副刊尤其是散文、诗歌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了我的心灵。在繁忙的乡镇工作之余,我有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众多的报刊中我对《菏泽日报》情有独钟。《菏泽日报》上的每篇文章,我都仔细阅读,并按期存放在我的书橱中,特别是对里面的好文章都剪下来,贴在一个专用本上。

报纸看得多了,我便试着把本乡镇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写成新闻稿件,给报社邮寄过去。由于不得要领,寄出去的稿件多数石沉大海,刊发出来的很少。1996年5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县城举办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通过聆听《菏泽日报》编辑记者们的精彩讲课,我感到茅塞顿开,对新闻稿件的写作有了初步认识,我也成了《菏泽日报》的一名业余通讯员。随后,我采写的新闻稿件中稿率明显提高,一篇篇“豆腐块”不断见诸《菏泽日报》报端。每每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便兴奋不已。镇机关工作人员戏称我为“笔杆子”。看报、写稿、期盼发表,成为我业余工作的“三步曲”。

由于有了一定的新闻功底,1998年6月份,我有幸考选到鄄城县委宣传部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由业余通讯员转为专门报道员,角色的转换使我感到压力很大,便加倍努力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常常是白天到乡镇或县直部门采访,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那时还没有电脑,一篇稿件常常誊抄三四遍。虽然感到苦些累些,但一看到自己的稿件变成了铅字,所有的苦累也便烟消云散了。

二十余年来,我在《菏泽日报》上发表稿件共计1200余篇,曾连续多年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并有60多篇新闻稿件获奖。至今我仍然痴心不改,经常不断地给《菏泽日报》供稿,我相信只有耕耘不辍,才会有收获时的喜悦,没有付出何言回报!

《菏泽日报》,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愿与你一同成长。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新闻推荐

搬得出 稳得住 产业兴 能致富

9月5日,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毛毯加工车间内,村民正在编织毛毯,这里生产的羊毛手工地毯大多出口至国外。雨后的六合社区,芳草...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