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不了情
□ 张长国
浩浩黄河水,滟滟雷泽湖。时光如流水,春华更秋实。《菏泽日报》,我无言的老师、挚友,也迎来了三十岁的生日。当看到《菏泽日报》上的征文启事时,一时间,回忆如潮,旧日的思绪翻腾,久久不能停歇。
《菏泽日报》的前身《菏泽大众》创刊时,我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小小少年。大概在1991年8月初的一天,在乡广播站工作的父亲从单位兴冲冲地回来,从自行车挎包里取出几份报纸递给放暑假在家的我,说:“咱菏泽也出报纸啦!”我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张四开小报,《菏泽大众》的红报头非常显眼。父亲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喜欢看报纸,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这就是我和《菏泽日报》的初次结缘。当时这张报纸还是试刊,到10月1日才正式创刊。到1994年初才易名为《菏泽日报》,我还记得报头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当时报纸还对武中奇先生进行了报道。后来去济南,为此还专门去武先生在五龙潭公园里的住所进行了瞻仰。
到县城上学后,虽说不能及时看到父亲带回家的报纸,但父亲每期报纸都给我保存着。每到星期六回家,先顾不上其它,首先就是拿起门后报架上的《菏泽日报》来看。作为学生,对时事新闻还是比较上心的,后来发现,曹风副刊上的乡土散文也很有味道,这更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印象中,有这样两个新闻还有深刻的印象。一个是1991年菏泽发电厂投产发电。因为电厂发电后,我家的灯泡再也不经常停电了,我和姐姐都能够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玩耍了。而且,建设电厂时,我的父母还都踊跃进行了集资。另一个新闻好像是孙膑故里确定在菏泽的鄄城孙老家。喜欢历史的我非常爱看这类文章,这也为后来我进行文史类文章写作埋下了伏笔。
参加工作后,单位订有《菏泽日报》,我更是每期必看。一次,父亲和我一起阅读报纸,对我说:“你在单位也可以写写工作方面的新闻,向报社投稿。”在学校,写作文就是我的强项,听了父亲的话,我也开始了“爬格子”之路。1998年9月,我的稿子第一次登上《菏泽日报》,看着我的名字也成了铅字,那激动的心情无可言表。有了开始,就有了征程。记得报社当时还办有一份《黄河晨刊》,更是扩大了我的投稿范围,稿件见报数量越来越多,宣传了工作、弘扬了正气,不但给单位挣得了宣传先进单位的荣誉,自己也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获得的荣誉证书近一米高。通过日报的宣传,我所考证发现的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及一名民国中将的旧居已被有关部门列入保护名单,这都是日报宣传的功劳。其他事情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列举。
从开始写稿算起,二十多年过去了,从当初用钢笔写稿、邮局寄送到现在的互联网、微信传稿,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我仍记得当初日报的投稿地址,从南平路、顺河路、永丰路、太原路南段21号到现在的永昌路,虽然地址在变、时光在变、内容在变,但不变的,是我心中永远的日报情,借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祝愿《菏泽日报》越办越好!
新闻推荐
党员进行党史教育被景色吸引的外村人漫步公园扶贫车间正在工作的村民种植蔬菜一年四季闲不着——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陈...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