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一农民自建民俗展览馆留住乡愁

菏泽日报 2021-04-23 09:15 大字

张广德介绍“老物件”的来历

在鄄城县郑营镇郑营村,当地农民张广德用10多年时间收藏了1300余件(套)具有鲁西南人文风貌与文化底蕴的老物件,把自家农院改造成了一座民俗文化展览馆供游人参观,以此来留住人们的记忆和乡愁。

走进展览馆,农耕工具、砖塑、陶器、家居摆件等老物件尽收眼底,这些散发着浓浓乡愁的老物件,是张广德走街串巷、千辛万苦逐一淘来的,所以,在他眼里件件都是“宝贝”。

张广德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痴迷于收藏农村老物件而一发不可收呢?张广德告诉记者,这还要从2008年说起。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缘张广德走进了鄄城古玩市场,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老物件吸引了张广德的目光,对他触动很大。

“那些老物件虽然称不上名贵,但是却有着那个时代的宝贵回忆,看到之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那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乡愁吧。”张广德说。

从古玩市场回到家,张广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就想着去收集那些老物件,摆放在家里,时常看看,也算是对乡愁的一种传承,对时光的一种挽留吧。”张广德说。

从此后,只要有时间,张广德就走街串巷收集老物件。在收集过程中,受人非议、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但张广德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张广德指着一个“仵子”告诉记者:“当时,我看上了这个仵子,可这是人家几辈子的老物件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卖给我,我就天天去软磨硬泡,后来我再去,人家连门都不给我开了。”收不到心仪的“仵子”, 张广德不甘心,人家不给开门,他就在门外苦等。最后那户人家还是被张广德所打动,终于同意卖给了他。

在展览馆的西屋内,摆放着上个世纪富贵人家家中常有的一套家具,太师椅、八仙桌、条几。为了收集这一套老物件,张广德走村串巷,走了十几个村子、历时半年才从4家人手中获得,最终拼凑完整。

在张广德的展览馆里,清末时期的书籍、银钱盒、油灯,民国时期赤脚医生的药箱、纺车,上世纪中期的犁耙、手推车等,这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却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稀罕物”,纷纷到展览馆内参观。张广德担任起了义务讲解员,他向前来观看的游客们说着这些“老物件”的来历、用途以及从前的故事。他的回忆和介绍大大丰富了历史的细节,也让前来观赏的游客,走向了更广阔的历史空间。

如今,张广德的展览馆不仅成了村民“忆苦思甜”的窗口,也成为年轻人的“第二课堂”。

“这些老物件能让年轻人追溯过去生活的艰苦,父辈、祖辈的不易。有根本,才有后来,才有将来,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张广德说。

文/图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鄄城县人民法院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提高效率压缩办案时间

本报讯(通讯员段英俊)目前,鄄城县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在依法维护当事人公平正义的同时,极力压缩办案用时,提高办案效率,以此为群众...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