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巧“变身” 鄄城县什集镇康刘庄村采访见闻

菏泽日报 2021-01-12 16:02 大字

近日,在鄄城县什集镇康刘庄村扶贫车间里,数十台缝纫机踏踏作响,近20名工人正在娴熟地赶工。车间管理人李心霞告诉记者,他们所缝制的是成品防护服其中的一道工序。

扶贫车间“变身”防护服生产线,李心霞说这都多亏了她的老同学。李心霞所在的车间,从2019年开始加工枕芯,客户一直很稳定。2020年受疫情影响,订单逐渐少了很多。看到车间经理李心峰忙着四处联系订单,工人也因订单少而闲了下来,作为车间的管理人员,李心霞心里十分着急。在和同学打电话时,李心霞一股脑地将自己的烦心事倾诉给了同学听。

“我的同学在菏泽一家防护服加工厂上班,她说自疫情开始,厂里的订单就供不应求,她建议我们做防护服代加工。”李心霞说。

老同学的建议,虽说让李心霞眼前一亮,然而,从加工枕芯到加工防护服,工人能适应吗?李心霞不禁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鉴于车间的现状,转型或许就是转机。李心霞顾不上多想,就赶紧召集起了工人,对他们进行防护服制作培训。

“同学告诉我,我们要加工的只是防护服其中的一道工序,只要有缝纫基础的工人一学就会。”李心霞说。果不其然,工人们很快就具备了加工防护服的技术,试加工的防护服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在李心霞同学的帮助下,车间很快就有了防护服的订单。看到车间又变得热闹忙碌起来,李心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车间恢复了往日的情景,高兴的不只有李心霞,还有车间里的工人们。随着订单的增多,工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以前加工枕芯,我一天能挣40多块钱。现在加工防护服,我一天能挣70多块钱。”工人刘孝金高兴地对记者说。

刘孝金是康刘庄村村民,家中有三个孩子,在自家门口,刘孝金从农民变身成了车间工人,让她既能陪伴孩子们成长,又不耽误挣钱。说起目前的工作,刘孝金脸上洋溢起了满意的微笑。

和刘孝金一样满意的,还有康刘庄村贫困户崔景云。崔景云今年60多岁,丈夫因病导致视力低下,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非常困难,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得知崔景云一家的情况后,李心霞主动邀请她到车间上班,并给她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车间到崔景云的家只有几步路,家里有事了,她随时可以回家。

“车间领导对我很照顾,让我做的都是轻来轻去的活,还不耽误我回家照顾老伴。”崔景云说。

李心霞告诉记者,崔景云在车间里上班后,工作非常认真,一会儿也不舍得闲着。车间里的零碎活她都抢着去干,每天脸上都笑意盈盈。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菏泽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发布 规划的92所学校已全部开工

本报菏泽12月24日讯(记者李德领)近日,菏泽市教育局对菏泽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数据截至2020年12月)进行通报,...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