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彦宁:带着乡亲一起富

菏泽日报 2021-01-08 08:34 大字

近日,在鄄城县阎什镇亿碧源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机器轰鸣声中加工“滴灌管”。亿碧源节水2011年落户阎什镇,是一家节水灌溉行业的专业性公司。在增加地方财政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280多人就业。

“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公司实现了车间扩建,完工后将会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公司负责人管彦宁说。

曾在新疆从事滴灌技术开发的管彦宁,看准了节水灌溉行业的前景,便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管彦宁告诉记者,节水灌溉最初只适用于沙漠和丘陵地带,随着国家对节约用水的倡导,“滴灌”逐渐在平原地带的种植中普及,市场前景非常好。

“节水灌溉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所以,慢慢被大众认可。”管彦宁说。

2011年,管彦宁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在阎什镇创办了亿碧源节水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创业,管彦宁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培训工人、开拓客户……创业初期的每一步,他都走的都特别不容易。

遇到困难,管彦宁就向做节水灌溉的朋友请教,慢慢地摸清了“门道”,公司也逐渐步入了正轨。

“截至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还远销到了南非、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国家,合作客户越来越多。”管彦宁说。

订单多了,需要的工人也就多了。管彦宁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有110多名固定工人, 另外还有150多名将零部件带回家组装的工人。

“固定工人平均每月工资3600元左右,外发的活按件给工人发工资,组装技术要求低,一些老人和在家带孩子的妇女都能做。”管彦宁说。

在公司加工车间里,阎什镇孙楼村贫困户王凤珍正在娴熟地做着产品包装工作。前几年,王凤珍的丈夫因脑血管疾病导致偏瘫,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了,王凤珍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被纳入村里的低保户。

“我自己也找过工作,不是人家嫌我年纪大,就是自己干不了。”王凤珍无奈地告诉记者。

2019年3月份,王凤珍的帮包人把她介绍到管彦宁的公司上班,管彦宁在了解到王凤珍的情况后,当即就留下了她,从事包装工作。

“这个工作做起来轻松,一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真是多亏了公司领导的照顾。”王凤珍感激地说。

阎什镇周垓行政村孙爱云的丈夫患有肺气肿,常年卧床,身边离不开人。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欠了不少债务,为了还债,儿女们都外出打工了,照顾丈夫的重担就落在了孙爱云一人身上。

孙爱云听别人说管彦宁的公司有外发的活,可以带回家做,她便找到了管彦宁,向他讲述了自家的情况。当时,管彦宁考虑到她年纪偏大,又不方便到公司学习组装,就专门安排了一个熟练工到家中教了她两天。此后,孙爱云一边在家中照顾丈夫,一边组装,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她逢人便夸管彦宁帮了她家一个大忙。

“我把公司建在老家,就是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镇政府对公司一直很支持,我也应该为镇里的扶贫工作尽一份力。”管彦宁说。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一对残疾人跨越千里,喜结连理;婚庆公司大力相助,喜上添喜,传为佳话—— 一场特殊的婚礼

12月5日,在鄄城县古泉街道任庄村的一户人家里,张灯结彩、高朋满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这里正在举行着一场“特殊的婚礼”...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