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进致富车间,地进合作社 鄄城滩区迁建村民开始不一样的新生活

农村大众报 2021-01-06 14:21 大字

丁杨寺村组织村民参加面点制作培训。农村大众报鄄城讯(记者李伟通讯员房正)“原来一家一户种地,一亩地满打满算六七百块钱的利润。土地流转后,我们合作社种植地瓜,再加工成粉条,产业链延长后,每亩纯利达到六七千元。”鄄城县董口镇鱼骨村国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再国说。

天寒地冻,正是加工粉条的最佳时节。合作社粉条加工车间里,二三十人忙活得热火朝天。

今年44岁的冯再国,之前在外做土方工程,3年前回到鱼骨村,开始从地里“淘金”,现在他流转的土地达到400多亩。“搬到新社区之后,很多村民在新社区的致富车间找到新工作,都愿意把地流转出来。”

鱼骨村老村位于黄河西岸。之前,村里的孩子上学、村民看病都要到东岸的镇驻地。夏季汛期,冬季凌汛期,浮桥都要拆掉,想要过河,就得绕道80多公里走东明黄河大桥,非常不便。

去年11月,鱼骨村实现异地搬迁,整村搬迁到黄河东岸新建的黄河社区。搬出滩区之后,村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提升,还可以在致富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去年,俺们搬进楼房,地都转出去了。现在除了接送孙子上学,空闲时间就来车间做点手工活,一个月也能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鱼骨村村民宋凤珠的丈夫、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地务工,她在家照顾孙子。今年,她在社区发制品加工车间,找到了新的增收渠道。

“春天种西瓜,夏秋管地瓜、山药,冬天再加工粉条。合作社一年都有活,不闲着。”鱼骨村的李福英把土地流转后,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

鄄城县滩区面积1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8%。全县黄河滩区迁建涉及4个乡镇26个行政村4.1万人,是全省滩区迁建任务较重的县。截至目前,全县滩区迁建任务已经完成。搬迁之后,由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逐渐走向规模化,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作为异地搬迁村庄的鄄城县左营镇丁杨寺村,搬进新社区已经2年时间,大多数村民已经将土地进行流转,村里形成了七八个种粮大户。

“当时看到好多人不愿意种地,我就想把地承包过来。”村里52岁的种地大户李傅峰说。2018年底,村庄搬迁后,他开始流转土地,现在达到280多亩。之前,他主要在周边县城务工。2020年11月底,李傅峰刚刚把秋粮销售完。一算账,一亩地一年纯利超过400元,一年种粮纯利12万元。“今年玉米每斤比去年涨了2毛钱。现在种粮食比打工有账算。”他说,前几年,一年务工收入只有四五万元。

鄄城持续加大对迁建群众技术培训的力度,引导搬迁农民向二三产业转型。丁杨寺村的李春梅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几十种熟食制作技艺,现在在小区摆摊卖熟食,旺季时,每天能有近千元的营业额。

“最近两年时间,村里已经开展了多次电商、烹饪、工艺品制作培训,培训村民超过500人次,很多村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门路。”丁杨寺村村主任于卫东说。

新闻推荐

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

日前,鄄城县实验中学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鄄城艺术剧院董事长、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五年擂主争霸赛金奖总...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