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来的艺术与健康 鄄城县彭楼镇刘升庄村“打花棍”纪略

菏泽日报 2020-11-06 09:46 大字

群众表演“打花棍”

“一二三连三四,三四拐,调花菜,花菜青,俺打花棍响六声……”近日,在鄄城县彭楼镇刘升庄村,传来阵阵清脆的木棍敲击声,和着表演者的说唱声,吸引了很多村民驻足观看。

在刘升庄村里,记者看到十个村民,两两对立而站,每人手中攥着一根两米多长的木棍,她们一边全神贯注地用木棍对打着,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在这群表演的村民中,年纪最长的81岁老人仇玉兰告诉记者,她们正在表演的是“打花棍”,表演者大多为妇女,只要人数为双都能进行表演,少则两人,多则可达上百人。

过去的“打花棍”是姑娘挑选情郎的一种方式,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打花棍”也几经沉浮,辉煌时曾是京城王宫贵族的娱乐消遣项目。萧条时,只得沦落街头,成为杂耍艺人养家糊口的工具。

仇玉兰告诉记者,听老一辈人讲,打花棍早在清朝年间就在刘升庄村一带盛行。她从记事起就看家人表演“打花棍”,耳濡目染,也就跟着学会了。她也曾目睹老一辈人用“打花棍”作为表演艺术,四处乞讨为生。

“那个时候年景不好,大家都吃不饱饭,就拿着一根花棍到处要饭,花棍一来可以打狗防身,二来走到人家门口做表演的道具,博得人家一笑,可讨口饭吃。”仇玉兰说。

渐渐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不用外出乞讨,“打花棍”便演变成了村里妇女田间劳作小憩间“解乏”的一种娱乐方式。

“那时候在生产队干活,累了拿起农具,两人就能‘打’,有打的,有看的,一闹哄就都不累了。”仇玉兰回忆说。

后来,仇玉兰从娘家嫁到了刘升庄村,她发现村里有很多妇女也会“打花棍”,很快就加入了她们的行列。那些记忆虽然有些久远,但仇玉兰仍旧记忆犹新。尤其是,“打花棍”时候说的唱词,从小她就记在了心间,至今她已81岁高龄也不曾忘却。

曹平是仇玉兰的儿媳妇,她告诉记者,在她刚一进门的时候,婆婆就经常给她讲关于“打花棍”的故事,婆婆平常也会不由自主地就哼出了“打花棍”的唱词。

“婆婆经常说,一根花棍能养活一家人,到啥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忘。”曹平说。

为了将老一辈人的“打花棍”表演艺术留下,所以,刘升庄村里的妇女至今还一直有着“打花棍”的传统。她们组建队伍,统一服装,从逢年过节表演为节日助兴,发展成为现在每逢夜晚都要表演的娱乐节目。

“以前人‘打花棍’是为了生活,现在我们‘打花棍’是为了高兴、锻炼身体,这说明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曹平笑着说。

“打花棍”简单易学,动作缓和,深受老年人的青睐,所以,也是刘升庄村老年人娱乐、健体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刘升庄村里年轻人对“打花棍”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天赋和情结。她们只要拿起花棍,不一会儿,就能记住唱词和打法,在木棍清脆的敲击声中,在朗朗上口的唱词里,她们深知老一辈人的不易,也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文/图 记者焦同帅

新闻推荐

张新文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本报讯(记者胡德光)10月10日,市委书记张新文先后到市开发区和鄄城县,深入调研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市委副书记、鄄城...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