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军歌嘹亮 鄄城县凤凰镇东侯楼村退伍军人侯亚星的励志故事
曾经,他是一名军人,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国防事业。如今,他是一名创业者,脱下军装,职责犹在,他成了脱贫致富的引路人。他时刻以军人的姿态要求自己,让军人本色在创业路上熠熠生辉,他就是鄄城县凤凰镇东侯楼村退伍军人侯亚星。
侯亚星1990年出生,2006年参加高考,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他选择了参军入伍。经过重重选拔,他踏上了远去内蒙古的列车,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2008年,侯亚星考入武汉军校。2011年,他告别军营,光荣退伍。
退伍后,侯亚星在北京一家策划公司工作了2年,于2013年回到老家,成了一名鄄城到江苏的长途运输司机。在江苏一带,侯亚星发现那里加工床上用品的工厂特别多,而且生意都很好。那段时间,侯亚星只要有空就和厂里的工人“套近乎”,从工人口里,他不仅了解了很多事,还学会了缝纫技术。
“只要有个地方,能找到会缝纫的工人都能做床上用品。”这是侯亚星从工人哪里得来的结论。想到自己村里很多大娘大婶都会缝纫技术,侯亚星觉得办个床上用品加工厂不会是什么难事。
侯亚星在苏州联系了几家加工厂,这几家厂的订单很多,他们也都愿意“放活”让侯亚星代加工。找到了“供货源”,侯亚星便辞去了工作,回家张罗办厂的事。
“也没找地方,就在家收拾了两间房子,买了几台缝纫设备。”侯亚星说。
很快,侯亚星的加工厂便成立了。从购买机器到培训员工,侯亚星一共花了20多万元。
“有很多事情听着简单,做起来是真难。”说起办厂初期的事,侯亚星有感而发。
由于家里的地方不大,加工厂只能容纳15名工人,面对雪花般的订单,人手根本不够。
“工人都下班了,我就一个人做,有时候一做就是一晚上。”侯亚星说。
工人赶工期间最怕的就是缝纫机器出毛病,本来人手就不够,机器一坏就更不能如期完工了。为了保证及时排除机器故障,侯亚星每天都围着缝纫机器钻研到深夜。在他的床头摞着厚厚的一摞书,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机器出毛病,他就马上翻出书来看。
“把缝纫机拆零散,自己再摸索着安装上。有时候为了学维修,我还故意将好的机器弄坏,拿到修理店,亲眼看着修理师傅维修。”侯亚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创业初期虽然很艰辛,侯亚星却从未畏惧过,也从未想过退缩,他时常唱着军歌,激励自己前行。
随着订单的增多,家里的加工厂已经无法满足生产,侯亚星又在凤凰镇西侯楼村扶贫车间和旧城镇葛庄扶贫车间增加了两个加工点。
“退伍军人创业不用纳税,凤凰镇政府还出资给我买了15台缝纫机器,有好政策,又有政府支持,我的加工厂一定会越来越好。”侯亚星说。
侯亚星的母亲毛凤格是东侯楼村党支部书记,为了领着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她动员侯亚星在村里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果树。
“我种的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楸树,效益还不错,以后村民可以跟着一起种了。”侯亚星说。目前,有70多人跟着侯亚星打工挣钱,出了家门进厂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新闻推荐
鄄城兴起一项前沿“新职业” “人工智能”进了村 农民数据里“淘金”
□本报记者王兆锋蒋鑫本报通讯员丁秋松房正教电脑“认识”搅拌车等工程车辆、为文字识别提供前期记忆数据……这...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