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阁:追逐太阳的人

大众日报 2020-07-10 10:00 大字

□ 赵念东 报道秋天,她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春天,她则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将希望的种子撒向菏泽这片故土。“当你专心去干一件事时,便会忘记所有苦难。”曹凤阁正是凭着对育种工作的热爱和坚守,南繁北育十二载,用12年的时间审定了6个玉米品种,形成自己的育种特色。图为在海南的南繁基地,曹凤阁在试验田中给玉米幼苗松土。□ 本报记者 赵念东

从菏泽到海南,相距两千余公里,只因一粒玉米种子,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牵线人正是菏泽市农科院的玉米育种专家曹凤阁。秋天,她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春天,她则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将希望的种子撒向菏泽这片故土。寒来暑往,曹凤阁南繁育种12年,只为种出最适合菏泽这片土地的玉米,促民增收。

海南菏泽来回奔波十二年

6月7日,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记者初见曹凤阁,衣着朴素,身材瘦弱,因常年踏足海南田间地头,皮肤粗糙黝黑,看上去与其说是一位农业专家,不如说更像是一名劳作多年的农村妇人。只有谈起玉米育种和栽培时,本不善言谈的她才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海南乐东,对出生在菏泽鄄城的曹凤阁而言,有如“天涯海角”。追溯至30年前,初出校门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会与这个地方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多年后,她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会在这里度过。

199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的曹凤阁来到菏泽市农科院,从事大豆育种和栽培工作。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曹凤阁转战玉米育种领域,俯仰之间,便是几十个寒暑过往。

位于北纬18度线以南的海南乐东、陵水、三亚三市县,因其独特的热带气候能实现加代繁殖,育种周期可缩短一半,被科研人员誉为“育种天堂”。自接触育种工作以来,曹凤阁对这片神奇的土地越发向往。2008年,为了开辟玉米育种基地,继而培育出适合菏泽生长的玉米品种,曹凤阁背着40斤种子,孤身一人亲赴海南,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山脚村租下5亩地,进行玉米育种。

“10余年前,山脚村还比较落后,进出村唯一便捷的交通工具则是摩托车,一个村子也只能找到两三辆。而从县到村有100余公里。”除了特别紧急的事,曹凤阁几乎不出村,有一年从来到村,一直到走,都没离开过山脚村。

农业科研工作需要在田间观察和操作,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对从事玉米育种的曹凤阁来说,玉米田就是“办公室”。玉米生长期间正处于炎热的夏季,一般人在太阳下站一个多小时就晒得头发晕、汗直流。为更好地了解玉米的特性,曹凤阁每天却要在试验地忙10多个小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万家团聚的春节到来,曹凤阁却背井离乡,离别家人,独自在海南;当鞭炮响起,大家把酒庆佳节时,她还在育种地为玉米套袋授粉。相比身体的劳累,背井离乡的思念也曾让她泪流满面。

风雨育种,寂寞春秋。“当你专心去干一件事时,便会忘记所有苦难。”曹凤阁正是凭着对育种工作的热爱和坚守,南繁北育十二载。

育种子就像养孩子

“看着自己培育出的玉米,硕果累累长在村民田间,那份成就感,不可言喻。”在菏泽市农科院的玉米试验田中,曹凤阁抚摸着新培育的玉米幼苗说,这就是育种工作的魅力。

简单来说,就是把“高富帅”和“白富美”撮合到一块,优优结合,从而改变玉米的遗传性状。采访中,曹凤阁以通俗的方式向记者讲解育种。殊不知,育种说起来简单,单单聚合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就需要成倍的育种材料。然后在成千上万份杂交后代材料中,从优良品种中万里挑一,这需要经过多年选择才能实现。

育种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辛苦活儿。“由于北方冬天气温低,玉米只能种植一季,而玉米新品种一个父本或母本的选育就需要7至8代才能稳定。”此外,曹凤阁还要将其进行2至3代的测配和筛选,因此只能追着太阳跑,像候鸟一样南繁北育。每年忙完了菏泽这边的玉米育种和试验工作,11月中上旬又要到南繁基地开展玉米新材料的创新加代、新组合组配及优异组合的扩繁等工作。

“我刚开始接手玉米育种这项工作时,手里只有几份数据表,在海南进行培育实验时,其中不少数据还有误。”当时,曹凤阁面临着没有现存的亲本、没有现成的经验等一系列问题,她只能边干边摸索。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曹凤阁在希望和失望中经历着种种考验。

“培育种子就如同培养自己的孩子,每年我们满怀希冀而来,虽然常常铩羽而归,但明年依然整装而发。我们坚信最终会找到那颗最合适的种子。”曹凤阁说。

审定了6个玉米品种

曹凤阁常说,好的育种人,要有担当。

据了解,玉米是菏泽市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40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2/5左右,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6。而在曹凤阁从事玉米育种工作之前,全市种植的玉米品种都是从省内其他地区及周边省份引进,并且品种多、乱、杂,没有菏泽自育的玉米品种。玉米品种是优良基因的载体,品种生产能力的优劣决定了玉米产量的丰歉,也影响着农作物产品质量的好坏。

面对这一现状,曹凤阁当时就暗下决心,菏泽土地上一定要种上菏泽人自己选育的优良玉米品种,为全市的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起初,曹凤阁为认识每个杂交种的种子,一粒一粒认真看,一粒一粒仔细比,从形态特征和抗逆性上找出品种间差异。她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5年国审玉米品种、省审玉米品种的选育过程,确定目前主要的杂优模式。

随着育种经验的积累,曹凤阁尝试拓宽创新育种模式,形成自己的育种特色,她用12年的时间审定了6个玉米品种。其中,曹凤阁利用自己创制的杂优模式育成了菏玉138、菏玉19和菏玉189三个玉米新品种,在生产中表现良好,备受农户“追捧”。

“我们从事种子培育和栽培等科研工作,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曹凤阁育成的菏玉系列玉米新品种近五年在全省共示范推广463.2万亩,平均每亩增产43.7公斤,共增产玉米20241.84万公斤,获经济效益3.24亿元。示范推广的“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自2015年在菏泽市示范推广,已累计推广528.6万亩,平均每亩增产玉米30.1公斤,共增产玉米15910.86万公斤,每公斤按1.6元计算,获经济效益2.55亿元。曹凤阁南繁北育12年,将培育的优良品种带到农户面前,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受益。

如今,年近五旬的曹凤阁已是菏泽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但每年仍奔波于海南与菏泽之间,只不过她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带着一个由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她要将自己在育种上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与实践经验,传递给从事育种工作的年轻人,将育种人的责任和担当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村里来了省派“第一书记” 记鄄城县大埝镇省派“第一书记”孙淦

今年3月份,省住建厅设计处孙淦来到大埝镇立屯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屯行政村由东立屯和西立屯两个自然村组成,村里刚...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