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让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农村大众报 2019-12-10 21:55 大字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一美丽设想正在菏泽市鄄城县变为现实。当地因地制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出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乡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幸福之地。

乡村要振兴党员做先锋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强有力的党组织,在负责、尽职的党员。

引马镇大黄庄村连续十几年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2017年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但过去的大黄庄却是一个经济落后、治安混乱的后进村。

发展不好源于没章法。“村里分成几派,互不信任,村干部上任后只给自己一班人谋利益,干个一两年就被整下台。”1987年,葛广福上任后心里没了底:村里最大的麻烦,就是村民不信村干部。连抽根烟,村民都怀疑用了公款。“人心散,搬米难”,自己再能干也白搭。

葛广福先是给党员立规矩。他把村里政治坚定、工作扎实的党员充实到村班子,每人一本民情日记,群众有哪些难事、群众有哪些意见、自己做了哪些工作等都要记好。每月5日、15日、25日定为集中“议事日”,将记录下来的矛盾集中解决。

“‘四个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起到了很大作用:每月一次党员会、每季度外出党员写一次汇报信、每季度组织党员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每周一次党员教育课。”葛广福认为,一直坚持的这套制度持续增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1990年大黄庄村庄规划时,拆迁阻力很大。葛广福要求村干部、党员带头,他首先拆了自家的房子,搬到苹果园的小茅屋一住就是3年。村里规划拆迁进展顺利,还建设了2纵3横10米宽的5条大街,8条5米宽的南北胡同。

现在,大黄庄有规模种植、特色养殖、鱼塘开发、脱水蔬菜、木材加工等多种产业并存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委员李振华流转土地近100亩,重点发展秋葵、辣椒等经济作物,亩均效益7000多元,吸引村里老人、妇女等30多人来此务工,每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

以特色产业巩固乡村振兴基础

鄄城县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催化剂。

每天早上8点,鄄城县箕山镇箕山村村民孙想格都会准时来到村头的扶贫车间编织藤椅,几根长长的塑料藤条在指尖不断跳跃,一把精美的藤椅慢慢成型。靠着藤编的手艺,孙想格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2018年底彻底摆脱贫困。

孙想格所在的扶贫车间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赵希贵承包,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金手指户外家具加工厂,产值达3800多万元,实现税收320万元。同时,赵希贵的加工厂还下设57个村级藤编加工点,吸纳劳动就业4200多人。

同时,箕山镇还相继培育、引进鄄城县金手指户外家具加工厂、浙江鸿博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鄄城县顺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注册成立,利用闲置车间改造而成,是一家接国外订单、焊接骨架、成品包装等一体的大型户外加工厂。“国外商家对交货时限、产品质量等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根据以往的订单规格和畅销成品,公司只能采取提前生产囤货的方式,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负责人井涛介绍。

近年来,箕山镇以藤编加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全方位打造藤编加工特色小镇,目前全镇藤编加工专业村15个,加工点420多个,从事藤编加工人员有18000多人,藤编产业产值4.2亿元,人均收入增加500元,藤编这项“指尖上的艺术”真正变成了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

走进凤凰镇酒店张示范区、郑营镇陈庄示范片区等多个示范区,只见村庄及沿线均进行了道路硬化和绿化,修补扩宽了街道……鄄城县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重点创建8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示范引导、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等方式,精心打造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颜值”的提升需要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鄄城县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污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物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建设,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只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鄄城县还通过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里子”。

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中,全县390个行政村已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选出村里有威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进入理事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如今,村内红白理事会主办丧事所占比例达到98%,婚丧嫁娶费用明显减少,真正将“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理念植入人心,不仅杜绝了攀比之风,还给老百姓减轻了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鄄城县还注重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很注重以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振兴。去年我们开展了“送戏下乡”和“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共送戏下乡700余场,送电影下乡4500余场,覆盖390个行政村,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该县文化馆馆长王建军介绍。

(丁秋松房正)

新闻推荐

“说传的尧”行可发开行进,富丰源资化文尧城鄄:者学家专,行举城鄄在会讨研 千年古县绽放“化文尧”力魅遗非

研讨会现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牟张涛摄本报鄄城12月2日讯(记者牟张涛通讯员房正)12月1日,非物质文化...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