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推广农村垃圾分类 ●26085户农民参与●全县生活垃圾日减量15吨

菏泽日报 2019-08-22 10:59 大字

本报讯(记者周天宇)8月19日,记者在鄄城县什集镇李桥村李修斋家门口看到,保洁公司分类放置两个不同的垃圾桶。“每天保洁员收集垃圾前,我就在家里提前对可沤和不可沤垃圾进行简单分拣,然后将垃圾分别放到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李修斋说,两个月前还真不习惯,不都是不中用的垃圾嘛?随着镇里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像循环经济和可利用等新字眼不断融入头脑,他和家人便自觉进行了垃圾分类。

李桥村是个大村,以往村里垃圾遍地。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后,村里有了公共垃圾箱,配备了专职保洁员,生活环境改观很多。“虽然垃圾收集了,但分类意识还很差,不管是可沤还是不可沤的垃圾,一丢就不管了。保洁企业清运后很难进行精细化处理,不能做到废物再利用。”什集镇分管负责人杨磊告诉记者,“推行垃圾分类后,经过大力宣传和多次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老百姓对此有了更多理解。”

李进士堂镇安民社区是黄河滩区迁建社区之一,由于是刚搬迁出来,群众对垃圾收集很主动,但不挑不拣的旧习惯也制约垃圾分类的顺利推进。“不都是垃圾吗?”对此,保洁公司员工没少跑了路,也没少费了口舌,一次次督导检查,一次次现场督导示范,很多群众理解了,也自觉践行着。

据鄄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办负责人介绍,作为菏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鄄城县首批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17座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购置了相关设备设施,投放分类垃圾桶57000余只,从5月底开始在所有17个乡镇街道的72个文明村和3个黄河迁建社区中试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每个乡镇街道试点人口数在5000人以上,涉及26085户农民,共计88028人。通过“二次四分法”将生活垃圾分类后,大大减少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改善了群众人居环境,使群众受益。

目前,17个乡镇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全面展开。近三个月来,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高,全县生活垃圾日减量15吨左右。

新闻推荐

张新文到鄄城县调研 深入了解民生工程建设情况和企业发展等

本报讯(记者胡德光)8月7日,市委书记张新文到鄄城县调研,深入了解民生工程建设情况和企业发展等。市委副书记、鄄城县委书记张...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