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 鄄城县引马镇申河口村采访见闻

菏泽日报 2019-08-06 10:54 大字

入伏以来,高温持续,鄄城县引马镇申河口村的麦茬西瓜成了抢手货。记者在瓜田里看到,瓜农们顶着烈日摘瓜、搬运、装车,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70多岁的申崇京看到记者的到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周边集市大多数人都认我,为啥?年年卖瓜都知道我的瓜甜。我一上集,他们都说那个老头又来了,都愿意买我的,拿着袋子也不问价就装。”

申河口的西瓜不仅销售快,价格还高,整个村里瓜农都沿袭着祖宗留下的种植方法,一百多年来,一点也没变。这就成就了申河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一套种西瓜的好本事。

“多年的种植传统就是以农家肥加上圈肥再加上饼肥混合发酵,一般比种植其他农作物得增加几倍的有机肥。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到成熟期价格再高不采收,到了成熟期不论价格高低都采收,保持瓜的甜度。”申崇京说起西瓜种植经验头头是道。

说起种瓜,申河口村的老年人都不约而同地说起晚清时期申氏祖人推小车卖瓜的故事。村民申崇振说:以前,村里有一个老爷爷叫申朝峰,上黄安镇赶集,一个簸篓里推了两个大瓜,一个瓜八十斤,从这以后申河口村的大瓜,一个簸篓装两个就这样出了名。

传说归传说,但是申河口村土壤肥沃,再加上使用传统的土杂肥等进行追肥,从种植到收获,真正实现了绿色有机无公害,形成了瓜瓤沙、皮嫩薄、色泽艳、口感好的特色。由于该村的西瓜种植多数是麦田留空套种,比正常时间的西瓜上市稍晚一点,申河口村民经常爱说这么一句话:“西瓜不怕晚,关键在口感”。

申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申光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麦地里套种西瓜产量也不低,亩产八千斤到一万斤,今年天旱收成有五千多斤。西瓜下去以后,接着种白菜,白菜、西瓜、小麦,一年三茬轮种,一年每亩地纯利润不低于一万元。

可在西瓜集中上市时间,每天要早起摘瓜并拉到集市上销售,费时费工。多年来,销售成为了制约西瓜产业发展的瓶颈,也制约着申河口的传统西瓜种植的规模和发展。

引马镇党委政府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这一情况后,因势利导,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把西瓜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多种形式向外进行推介宣传。引马镇专门为申河口村的西瓜注册了商标,设置了二维码,帮助该村成立了西瓜种植合作社。通过申请绿色品牌,每个西瓜都将贴上二维码,就好比西瓜的“身份证”。今后,申河口的西瓜将凭借一张绿色、安全的“身份证”,直接从生产地运往各大超市、商场。

引马镇党委副书记朱文喜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品尝申河口的西瓜,近期我们将在县人民广场举办引马镇首届西瓜节。今后我镇将围绕本地特色产业进行宣传发动,搞好土地流转以及资金的扶持,鼓励种植大户以及党员干部发展特色产业以及特色农业,为乡村振兴做出样板。”

有了镇里的支持,申河口村两委也增加了发展的信心,他们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带领群众提高产品效益,形成了镇村群众同心协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甜蜜产业”的过程中,引马镇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推广,引导农民由传统的西瓜种植模式向绿色营养多元化转变,壮大发展种植规模,提高质量产量,拓宽销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记者张慧

新闻推荐

老人思家心切,独自回家迷路遇交警相助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郭卫东)鄄城县陈王办事处信义村一位老人在女儿家居住,因思家心切,竟独自步行回家,结果在途中迷了路...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