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藤编技术,回到家乡创业 赵希贵:建起53个加工点,和乡亲同致富
6月5日下午,记者在鄄城县箕山镇箕山村村民赵希贵的藤编加工厂里看到,一条条小藤条,在编制工的手里上下翻飞,左右穿插,犹如被注入了生命。5年前,在外打工的赵希贵,带着藤编技术,回乡创业,干出了名堂。
创业路上屡次失败
赵希贵虽是箕山村人,却说着一口东北话。原来,早年赵希贵随父母离开家乡,加入了“闯关东”的热潮,后定居东北。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思乡的情怀愈发浓烈。1992年,他们回到了家乡。
回乡后,赵希贵做过铝合金生意、开过装修公司,但均因没有经验而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做起了粮食生意,把东北的玉米、大豆拉到山东卖,这次总算是赚了一笔钱。
“后来粮食生意不好做了,我就和别人合伙加工木制家具,但因一些原因,生意越做越差,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赵希贵说,这次创业失败,让他赔光了钱。
不幸接踵而来,赵希贵的妻子患上了癌症,高昂的医药费,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挣钱给妻子看病,他再次离家打拼。
打工期间发现新商机
2008年,赵希贵来到浙江嘉兴,在一家藤编厂做学徒,跟着厂里的老师傅学习藤编技术。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赵希贵学会了藤编技术,成了厂里的正式工人。
工作时,赵希贵发现藤编简单易学,男女老少都能干,而且很赚钱。于是,他想到了老家守着几亩田地过生活的乡亲们。“当时想着要是在老家开一个藤编厂,吸纳乡亲们加入,那乡亲们就能多挣些钱了。”赵希贵说。有了这个想法,赵希贵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
赵希贵积极的工作态度,引起厂领导注意,提升他做了主管。升职后,赵希贵和厂领导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我经常给领导提到家乡,还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领导不仅赞同我的想法,还跟我到老家考察了两次。”赵希贵说,获得厂领导的支持后,他就从浙江回到了老家,开始了藤编创业路。有了4年的藤编管理经验,这次创业赵希贵信心满满。
做加工生意吸纳千人就业
2014年,赵希贵在箕山镇开了家藤编店,与原工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做的是‘订单加工\’,原工厂提供订单和加工材料,我们负责生产加工,不存在销售问题。”赵希贵说,当时店里招了20多位村民,他手把手教村民编藤。
“我们接到的第一笔订单就有10多万元,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赵希贵说,村民们活干得仔细认真,没出一点瑕疵,工厂收到货后很满意,给他的订单越来越多。
由于生产订单不断增多,赵希贵决定开设代加工点。到2016年底,赵希贵在箕山镇20多个村庄设立了代加工点,为600多位农户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一年订单额达300多万元。2017年,赵希贵注册了鄄城县金手指户外家具加工厂。
凭借编制质量和按时交货的诚信,赵希贵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到2018年,赵希贵已与7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工车间面积约3000平方米,代加工点增加到53个村庄,吸纳2800多位农民就业。
“加工点招用的工人,都是各村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身患疾病的人。”赵希贵说,年龄最大的78岁,一年能挣1万多元,年轻点的一年能挣个3万多元。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