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扎做出大市场
3月11日,记者一进鄄城县什集镇西陈庄村明光木业有限公司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两排等待发货的马扎,再往里走是成堆的马扎半成品(右图)。进入车间,气枪的打钉声和电锯声交织在一起,工人们正在机器旁忙碌着。
“别看这些小马扎,需要的工序可不少,有二十多道。”公司经理陈胜军说,要加工一个马扎首先要将板条按规格截成段,然后通过开凿、磨棱、打眼、砂光、安装、刷漆、穿绳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工。在交谈中记者得知,陈胜军原来在家里跟随父亲做半成品沙发,剩下的下脚料都当劈柴卖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邻居家串门,发现做马扎用的木材和自己当劈柴卖的下脚料差不多。于是,回家后,陈胜军就开始试着用这些下脚料做马扎,试做了几个后,发现很合适。用下脚料做马扎,不用进原料,利润也比卖劈柴高的多。
2003年,陈胜军开始做马扎。马扎做好后,每隔5天,他就会骑上摩托车,去菏泽赶大集。“那时,每次带一百多个,一上午就卖完了。”回想起当初骑摩托带地排车的情景,陈胜军现在还觉得挺“拉风”。
有一次,赶大集时,顾客指着集市上的靠背马扎说:“你可以做一些这样的马扎,现在很热销,价格也高。”他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新鲜,走过去研究了一下,发现工艺并不复杂,只是尺寸大了些,多了一个靠背。说干就干,回家后,陈胜军开始试着做靠背马扎。等下一个大集时,他带着做好的靠背马扎进了城,没想到,销售情况非常好,价格也比原来的那种马扎高出很多。
2006年,陈胜军开始专做带靠背的马扎。“那时要货的人很多,我们根本忙不过来。”陈胜军说,“为了赶货,我和妻子每天加班到夜里11点。那时一天能做20多个,一个赚十多块,两年下来赚了差不多10万。”
2007年,陈胜军投资在村里建起了马扎厂。厂子建起来后要发展,就需要更多客户,为了跑销路,他带着样品一个门市一个门市地跑。“我就带着样品去临沂、河南等地的土产门市、百货日杂店一家一家地跑。”几个月下来,陈胜军有了更多的客户,马扎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的订货单不断“飞来”。有了订单,就要加大生产量,工人也比原来多了。
从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厂里的工人都是本村或邻村的村民,有的是年龄大了、有的是家里有孩子和老人不能外出打工,在这里打工的村民,有的一天能挣一百多元。今年60多岁的郝香兰说:“我在这里干了六七年了,平时帮儿子看孩子,不看孩子时就来这里干活,一天能挣30多元,挺好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陈胜军把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成了现在年销售额80万元的木业有限公司,同时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记者李庆梅
新闻推荐
鄄城县斑马义务救援队队员刘洪仁和王朝辉为故障车充电本报讯(记者王燕)“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鄄城县斑马义务救援队的队员及...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