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糕、白馒头、卡通人物、小动物、蔬菜面…… 鄄城面点师把小馒头做出大花样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馒头,又称馍、馍馍,是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人的主食。一般来说,人们经常吃的是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鄄城馒头,打造品牌效应,推动馒头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月12日,中国·鄄城第十四届馒头文化节在鄄城县人民广场举行,来自鄄城县十七个乡镇的参赛选手们齐聚一堂,各显其能,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面点技能大赛。
让出来的参赛名额,没想到一举夺冠
在鄄城,有一位年轻妈妈,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试验,不仅做出了一个个造型多样、美味营养的小馒头,还研究出好看又好吃的蔬菜面、卡通包,并在鄄城第十四届馒头文化节花馍组的比拼中以满分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她就是鄄城县红船镇冀庄村村民王亚辉。
2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到鄄城县红船镇冀庄村,在村头的一排房子里,见到了正忙着蒸卡通包的王亚辉。
在本届鄄城馒头文化节获得花馍组冠军,这是王亚辉始料未及的。甚至她在刚开始并没想报名参加比赛,她的比赛名额是别人“让”出来的。
“2015年,我成为全职妈妈后一直赋闲在家,每天就是带孩子,为他们洗衣服做饭。儿子从小就不怎么爱吃饭,这让我很发愁,整天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让他多吃饭。通过上网搜索,我发现有网友给孩子做花馒头,不仅好看,而且营养丰富,孩子更爱吃。当时,我也想学着为孩子变着花样做面食,可没有任何基础,最初遇到很大困难。”王亚辉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以前,我吃馒头都是去外面买,自己从未做过。我通过网络,跟人家学着做,一开始不成功,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算成功了。”
王亚辉学做花馍经历了很多困难,可她天生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非得做出个样子来才罢休。
“我没学过美术,也不会捏面,就用给女儿买的橡皮泥练习,捏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捏成小花、小狗这样简单的造型。后来,我就研究怎么做出来的面食好看又好吃。经过探索,我把南瓜、紫薯、菠菜、苹果打成汁或者泥,做出五颜六色的卡通包。”王亚辉骄傲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孩子喜欢吃面条,我特意买了一台压面机,用各种蔬菜做面条和小面叶。”
在本届鄄城馒头文化节报名时,王亚辉并没参加,因为总感觉学得时间短。王亚辉的一个表弟在外地做馒头,与村里人一块报名参赛,那人临时有事无法参赛,他就想到了表姐王亚辉。
“我这个比赛名额是别人让出来的。后来,我想,去参赛也挺好,不管得不得奖,都能通过比赛向别人学习,以后自己也能做得更好。比赛分两部分打分,做好的成品和现场制作的作品各占50分,我就连夜做出来几件比赛用的成品。在比赛现场,我一直不停地做花馍,到比赛结束评委喊停我才不做,没想到评委给了满分。获得本届馒头文化节花馍组冠军,真的让我感觉挺意外。”谈到夺冠,王亚辉笑着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
百名面点师竞技馒头文化节
据了解,中国·鄄城第十四届馒头文化节分馒头赛区和花样馒头赛区。花样馒头形状各异,色彩缤纷,一个个面团在选手们的巧手下变成了吉祥如意的化身;白馍组则以发酵程度、表皮结构、外观、色泽、内部组织、气味、口感等打分,两个赛区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鄄城是全国闻名的馒头之乡,全县馒头加工从业人员众多,长江以北各大中城市均有分布。多年以来,鄄城人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的精神享誉全国,在外地主打的山东呛面大馒头色泽白嫩,口感松软香甜,受到全国各地人的喜爱。鄄城人在北京开的“山东呛面馒头”店,上规模的就有数百家,每天面粉使用量达几千吨,馒头主要销往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企业等,也零售给附近居民。
参赛选手刘玉杰表示,希望通过馒头文化节,对全县从事馒头行业的人员有所帮助,希望以后全国各地都能知道鄄城的馒头。他也希望蒸馒头的技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让更多鄄城人加入“馒头大军”。
鄄城将申请“鄄城馒头”地理标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获悉,鄄城有上万名农民面点师,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馒头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主导产业。
王立山在安徽和北京做了近20年的馒头生意,现在带了六七名徒弟,在全国各地开了十几家馒头店,得知家乡举办馒头比赛,专程来参加。
“能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我感到非常高兴。虽然这次只得了白馍组‘荣誉奖’,但我有信心把鄄城的馒头发展到更多地方,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王立山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是不是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创造出‘鄄城馒头’这样的共享品牌和共享商标。我们计划今年申请 ‘鄄城馒头’这个地理标志。通过政府的推动,让鄄城所有馒头从业人员,共同执行一个行业标准。”鄄城县大埝镇镇长潘丽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霍峰)近日,鄄城县箕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畅通信访渠道为基础,以规范信访业务流程为重点,以权责明晰、责任落实、效...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