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和诗作的记载
《吕氏春秋》所记载的、以安死为精义的上古丧葬文化,在书成之后被秦朝破坏。骊山皇陵大如丘山,陪葬之奢华,仅兵马俑冰山一角已让世界为之震撼。汉代又延续了这种风气,西安周围,长陵(高祖)、茂陵(武帝)、杜陵(宣帝)以及薄太后陵、窦太后陵等,个个如丘如阜。汉大臣如张释之、刘向等都曾冒死谏节葬,但除了文帝,其他皇帝都置若罔闻。
这种情况到东汉末年、曹魏时代有了改变。《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
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曰:“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古代惯例,皇帝登基不久就要筹划建陵墓的事,曹丕亦然。大臣勘察后,想把墓址定在首阳山东侧,向他报告,他就对自己的后事作了上述交代,要求后人要完全像尧王、禹王那样安葬他。其中一个“藏”字,更是表现了他对“安死”文化的深刻领会。
曹植的《文帝诔》表明,他的这一安排得到了贯彻:
乃创玄宇,基于首阳。拟迹谷林,追尧慕唐,合山同陵,不树不疆。
“玄宇”指陵墓,“不疆”就是不专门划出一片地方、封上边界做墓园;再加前面说的不修寝殿和神道,可以看出曹丕是真心实意想效法古圣先王,也显示出丧葬文化回归上古的趋势。
曹丕的“终制”和曹植的诔文里,都提到了尧葬谷林的事,既证明了《吕氏春秋》记载的真实性,也说明谷林尧陵在当时已是尽人皆知、无须解释的事实。“拟迹”就是仿照形迹去做,没有“迹”,“拟”从何来?
《宋史·礼言》记载,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己卯,濮州知州韩铎曾经“请敕本州致祭尧陵”。他说:“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谷林山,请春秋致祭,置守灵五户,免其租,以奉洒扫。”不仅指出了尧陵的确切位置,还谈到了致祭、设守灵户等具体事宜,更可坐实谷林尧陵的存在。
语中“雷泽县东谷林山”一句,“东”字不是指雷泽县的东边,而是指东谷林山。清山东巡抚岳浚所上《改祀濮州尧陵奏议》中“古雷泽之东谷林庄”一语可参证。谷林山亦名富春山。今天鄄城富春乡尚有富春集、东富春、西富春三个村庄,可推断当年也有东西两座富春山即谷林山。所谓“山”,就是古时候鲁西南一带到处都有的土堌堆。
明人邓韨《尧墓在谷林》一文中提到一件事,“近时,竹林寺发地得石碣,书曰‘帝尧墓\’,盖元人书隶体。竹林者,谷林也,土人讹称竹林耳。”这一石碣就是元代徐世雄所立并手书的《帝尧墓碑》,从而使尧葬谷林在元代有了确证。《山左金石志》记载:“此碑高四尺一寸,广二尺一寸。在濮州尧陵,石碑刻‘帝尧墓\’三字,径一尺三寸二分。款题大元至元十四年冬至日。朝散大夫濮州尹高唐徐世雄立石。”清宣统元年(1908)此碑尚存。
元代的例证还有一则。《元史·泰定帝纪》载,泰定二年(1325)濮州鄄城知县曾上奏朝廷:“故雷泽城西尧陵上有佛寺若干,请旨废移”,但元仁宗未予理睬。理睬不理睬是皇帝的事,但毋庸置疑的是,尧陵的记载是确切的。
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秋,濮州知州薛孟等致祭谷林尧陵,并立《尧陵祭文碑》,此碑至今完好,现仍立于墓前。碑文162字,清晰可辨。上有这样生动精彩的文字:
唯神当天地气数之中,开万古文明之始,阐精一而心学之要,始传官天下,而揖逊之风始著。是以峻德则天而荡荡难名,放勋配地而悠久不息。陨落于二十八载之后,卜谷林之胜以幽居,既淹于数千百年之间,按谷林之迹而复现。允宜封表,崇祀无疆。
除了颂扬尧王功德之外,还记下了谷林尧陵被长期湮没而复见天日的历史事实,流露出由衷的喜悦之情。
《金石录》作者赵明诚特别注重“以器物碑铭验前史”,以为“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尧王祭文碑》足称铁证,现仍端立于尧王墓前。
同样可谓铁证的,还有明人留下来的诗作,诗中屡屡提及“尧陵”“谷林”,并具体描写当时景物,现摘引若干片段。
刘忠(鄄城人,累官山西右都御史)《尧陵》:
萋萋芳草帝尧陵,
一度春风一度青……
记取谷林遗迹在,
赤龙常绕墓前铭。
张寰(江苏昆山人,进士,濮州知州)《尧陵》:
千载佳尊帝尧陵,
一抔犹护濮山灵……
天为斯人标剑履,
谷林今见发残铭。
李先芳(鄄城人,进士,官尚宝司少卿,曾主修《濮州志》)《尧陵》:
谷林山寺古尧陵,
片石依然尚可凭。
蓂草映阶青寂寂,
茅茨蔽屋石层层。
苏澹(濮州人,举人)《帝尧墓》:
谷林之墟,曰唯陵寝。
峨峨崇阜,以带以枕。
《文心雕龙》有“神与物游”“神用象通”之语,触景生情,是作诗为文之常理。上述诗句中不仅直书“谷林”“尧陵”,还写了崇阜、草石、残铭等具体风物及“茅茨蔽屋”的萧瑟景象,崇敬中又深含悲凉之情。
2011年底在鄄城县富春乡谷林村前尧陵范围内发现的一座清代石牌坊,经清点,共出土石构件105块,该石牌坊的总宽度约7.6米,通高约6.5米。牌坊为一座青石质地四柱三间门式牌坊,正间额坊上发现一块题有“谷林云日”4个楷书大字的条石,落款为“乾隆四年蒲月谷旦”。据考证,石牌坊是1739年所建,距今已有270余年。在古代,“云日”一词专指帝王埋葬的上风上水好地方,清代时,“谷林云日”坊所处位置应在尧陵神道的最南端。这又是谷林尧陵的历史实证。当地的帝尧民间信仰和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更是历史的不朽见证。
新闻推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武霈12月6日,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将在菏泽市举行。作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最顶级盛会,它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上的作用日益凸显。菏泽电子商务发展迅...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