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让俺生活变了样 ——鄄城县什集镇实施“一户一案” 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鄄城县什集镇通过实施“一户一案”设备帮扶,为有技术手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镇财政划出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无偿提供给贫困群众使用,帮助贫困群众干事创业,增收脱贫。
什集镇陈大庙村村民陈百长年迈独居,家庭收入基本来自于粮食种植,生活困难。
日前,记者走进陈百长的家中,“多亏了镇里的好政策,现在十天七个集,我骑着三轮赶集修鞋,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呢!”陈百长拿着手里的账本说。
陈百长的生活变化,得益于镇里实施“一户一案”设备帮扶方案。帮扶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陈百长会修鞋的手艺又有脱贫的愿望,便帮其提交了申请,很快修鞋设备便送到了陈百长的手中。
据什集镇人大主席王慎格介绍,贫困户可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情况向乡镇提交个人所需设备的申请。收到贫困户申请后,由镇扶贫办结合贫困户帮扶人,通过对申请人的贫困户资格、掌握技能与申请设备匹配程度、街坊四邻进行走访、调查。确定能否对其进行“一户一案”设备帮扶。
“确定帮扶资格后,申请人与帮扶人签订双向承诺书。申请人承诺接受帮扶,坚决不让设备闲置,如不能信守承诺,帮扶人有权收回设备;帮扶人承诺及时了解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实际存在的困难,负责及时跟进处理,当好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护航人。由镇扶贫办进行网上查找设备型号并询价,经申请人确认后委托镇农村淘宝服务站进行网上采购。”王慎格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镇上不少村民已经通过“一户一案”政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真正实现了脱贫。
什集镇梁屯行政村辘湾村村民张洪修,因患有小儿麻痹,腿部残疾;妻子需照顾年幼的女儿,也无法外出务工。除了2亩地的粮食种植,家庭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初中毕业的张洪修年年想致富但没门路、没项目、没资金,总盼着早一天摘下扣在头上的穷帽子。镇里组织贫困户到县技工学校接受技能培训,张洪修顺利报了名,参加培训。
通过“一户一案”设备帮扶,为其购置了维修家电的设备,就这样,张洪修在家中开起了家电维修的创业之路。张洪修告诉记者:“自从小店开业以来,邻居、街坊家里有家电出了毛病都会拿到我的店里维修。我又买了很多家电维修的书,遇到处理不了的故障就翻书学,边学边修,现在基本什么家电都能修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一个月能收入1000多块钱,足够补贴家用了。”
陈百长与张洪修的脱贫故事是什集镇开展“一户一案”助推脱贫的一个缩影。什集镇还有不少贫困户因此而成功脱贫,逐步走向富裕的道路。
“设备发放到位后,帮扶人负责跟踪服务,每周对贫困户进行走访,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贫困户创业增收信心。”王慎格说道。
记者黄啟峰通讯员王者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丁秋松记者焦同帅)日前,收获完最后一茬豆角,望着已经破土而出的萝卜苗,盘算着菜地的收入,鄄城县董口镇臧庄村72岁的老人臧好亮喜笑颜开,“今年俺家脱贫有指望了。”这是该镇通过“一户...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