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为“后来居上”装上“科技芯” 市科技局推动菏泽市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山东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师于海勤在进行试验
2020年中原科技市场高端人才及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质检化验中心
市科技局局长杜岩(右一)在参加科技助农活动时与果农交流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柏立新(左二)到帮扶镇调研科技创新工作
凯维思研究院研发部人员在试验室使用3D激光扫描仪进行产品检测
科技特派员指导金银花种植户进行科技种植
动动手指,就能引进人才团队、先进技术、投资机构……这件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的事,随着去年2月份菏泽市首个国字号技术交易平台“中原技术市场”落地菏泽高新区,变为了现实。“平台的特色功能是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人才、成果和风险资本,提供合作研发与技术转移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1月25日,市科技局局长杜岩表示,科技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尤其近年来,菏泽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助力菏泽市在“后来居上”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自身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菏泽,要打好这场方兴未艾的“科技创新战”,就要拿出更加坚决的态度,作出更加开放的姿态,采取更加过硬的措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柏立新告诉记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菏泽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菏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周边区域创新高地,全面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千帆竞发显峥嵘,百舸争流正逢时。“十三五”期间,菏泽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合作持久深入开展,农村与社会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231”特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生物医药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高端化工产业重大项目密集实施,“四上”企业达到3863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215家。
政府搭台科技“唱戏”
打造创新合作引擎
“中原技术市场平台覆盖周边五省三十个市,以创新创业个人、企业、专家、服务商、技术经纪人及社会公众为主要用户,整合共享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分为技术交易、人才智库、科技服务、科技金融、设备共享、知识产权、科技孵化等八大科技创新服务板块。”市科技局副局长彭金俭告诉记者,平台以“互联网+技术转移”为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目前,中原技术市场平台共发布技术成果12991项,技术需求2056项,入驻专家2090人。通过中原技术市场平台的建设推广,进一步健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成果在菏泽及中原地区转移转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菏泽市聚焦高品质科技创新平台,坚持政府与企业双向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公共重大平台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省科学院菏泽分院、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凯维思轻量化智能制造(菏泽)研究院等先后建设。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由2015年1家发展到1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由2015年4家发展到15家,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全市已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由2015年92家增加到目前137家,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
合作共赢,行稳致远。开放的菏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持久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更多创新的种子在菏泽破土萌发、开花结果。
2019年5月6日,菏泽市人民政府以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科技孵化公司双方代表举行了“中国国际先进轻量化技术研究与制造(菏泽)中心”项目签约,以加快实现菏泽市在区域、产业、政策、资金和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条件与国内外高端装备创新技术成果的有效对接,形成“政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机制。
“目前,凯维思轻量化智能制造研究院(菏泽)项目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厂房建设提前两年启动,部分生产线已建成,计划五年内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多轴挤压型材生产线10条,实现高附加值特种型材20万吨/年。”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宇锋向记者表示,项目依托英国帝国理工,建立了全球首套针对多轴挤压实现仿真的CAE数值分析平台,目前该平台运行良好,全球首台双向挤压机、首套挤压辅机制造工作已基本完成。据了解,凯维思团队攻克多轴挤压定形、流道设计、自动控制、数据分析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关,在全球首创了多轴挤压模拟技术,成功完成高精度数值仿真研究及产品开发。
“十三五”期间,菏泽市组织开展了对接会、请进来、走访高校院所等常规性科技合作活动300余场,举办了星菏汇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科院—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会、全国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对接会、高层次人才菏泽行等一批重大科技合作活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政府与青岛国际院士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菏泽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专家教授达成合作意向300余项、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200多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150多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余项,每年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组织参加一系列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活动,菏泽市被授予第十七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突出贡献奖。
既要“老树发新芽”又要“新树结新枝”
创新驱动,不能一味地“求新”,简单地“废旧”,而应全产业“一盘棋”,既要着力“求新”,使新兴产业做强,又要统筹“利旧”,把传统产业做优。
山东天久集团是由一家从事条柳编起家的乡镇企业,经过三十多年不断转型发展,成长为以生物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大型民营科技型实业集团公司。山东天久集团执行总裁张钊向记者介绍:“我们公司下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主营业务是蛋白肽、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和现代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8年,公司跨界融入新材料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目前,山东天久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蛋白肽原料生产和供应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是国内最大的功能食品原料生产和供应商,出口数量连续几年位居国内前三;保健食品和现代食品原料的生产和销售,在国内同行业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牛鼻子”。
山东恒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多种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连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其年产15万台智能电动物流机械项目入选了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项目负责人赵灵勇向记者介绍:“智能全交流电动叉车使用云平台物联网管理系统,将‘互联网+’智能运用到传统物流运输设备,实现产品智能化、清洁能源化,可使多种运行功能模式选择适合不同作业状况,精准地计算保证车辆稳定性,同时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实现多项速度控制、作业控制、功能显示等。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十三五”期间,菏泽市聚焦构建新旧动能转换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和“231”特色产业体系,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近400项,无偿支持资金逾3亿元,输变电设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菏泽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国家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0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
2020年,“山东深水海纳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承担的‘面向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的绿色高效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和山东尚舜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高性能促进剂MBT连续化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分别获得1833万元和2436万元省财政资金支持,打破菏泽市单个科技项目获得支持额度的纪录。”市科技局副局长徐静欣喜地表示。
巨润特种玻璃新材料创制中心项目位于巨野县玻璃科技园区,项目主要研发生产量子晶体显示屏和高安全性玻璃(防火玻璃),属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的量子晶体显示器属于创新半导体纳米晶体技术,高效提升显示屏的色域值,让色彩更加纯净鲜艳,全面颠覆落后的背光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13.6亿元。”项目相关负责人李兆麟告诉记者。
菏泽市坚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并举,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已初步形成新医药、新能源、新型化工、新材料、高端制造、牡丹高科技等多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5年31.5%提高到2019年37.23%;预计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41家增加到2020年2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达到250余家。
激活创新“智力引擎”提升创新环境“软实力”
2020年春节前,杜岩一行来到了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看望慰问了在菏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来自以色列的畜牧专家,向在菏泽工作的所有外国专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与外国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外国专家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听取关于外专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根本,而城市综合吸引力不高是欠发达城市的通病,而想留住人,只能靠政策、靠服务。近年来,菏泽市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不断加大关爱科研人才力度,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真正靠事业、靠待遇、靠感情拴心留人。目前,人才建设已初见成效,中厦电子总经理刘倩、菏泽巨鑫源董事长孙德林等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道中道激光总经理常峰博士、玉皇新能源研究员薛嘉渔博士等27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引进高端外国专家120余人次。
“创新创业环境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市科技局副局长宋宏臣表示,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市科技奖励大会等重要会议,安排部署实施科技创新工作。先后隆重表彰9名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热情。
“政府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创新发展的决心,在传统芦笋种植的基础上,我们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拉伸产业链条。目前,公司产品涵盖医疗、食品、生物科技、新能源、农产品育种研发等领域,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0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1月22日,在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董事长孙德林告诉记者,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现在有五个生产园区、一个万亩有机芦笋种植基地、一个生物质发电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芦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建单位,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全球较大的芦笋研发生产企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10条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党政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制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重要科技指标纳入了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强化了激励机制,提高了依法开展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形成了科技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勇立潮头,逐浪前行。在菏泽市抢抓机遇、后来居上的关键时刻,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中共菏泽市委关于制定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建议》清晰地告诉我们未来五年和更长一段时期菏泽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引导大家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菏泽新发展。”杜岩表示,尽管菏泽市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但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步入“十四五”后,围绕菏泽市“231”特色产业体系,将加快完善创新链条、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平台建设、加速人才集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文/图记者 刘兰英 孙 涛 通讯员 杨 茜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新闻推荐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团火,一个村就是一个大舞台 东明:下“绣花”功夫做好文明实践细致活
□本报记者蒋鑫本报通讯员郑红彪代明安冬森日前,在东明县菜园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由王厚诚和李立特两位小...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