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东明县大屯镇采访见闻
加工车间里,农民“化身”工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服务大厅内,迎接你的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
东明县大屯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特色产业、民生工程等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增强农民“底气”,将一幅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
产业带动鼓起村民“钱袋子”
1月8日,在大屯镇屈屯村的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黄瓜垂在藤蔓上,随着承租户董萍霞采摘的动作,黄瓜晃动着,映衬得董萍霞的脸蛋越发红润。
“今年的黄瓜长势好,又碰上了好行情,一棚2万块钱肯定能打住底。”说起今年的大丰收,董萍霞高兴得合不拢嘴。
前些年,董萍霞因为没有技术,大棚里蔬菜产量低,效益也不好。但今年能有这样的转变并非偶然。“镇里给我们配了技术指导员免费指导,每个月都过来看好几次,有啥不懂、不会的,立马就能解答。”董萍霞告诉记者。
屈屯村位于大屯镇驻地东边。近年来,为做好扶贫产业对接,上届村党支部书记高进法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认真研究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与寿光蔬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瓜果蔬菜种植的规模。
“在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村里建起了32个温室大棚,其中包括8座扶贫大棚,由本村及临近的村民承租,带动了一大批想创业的百姓。”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屈峰说。
新村改造让村民安居乐业
墙内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墙外花栖苗圃,绿绕篱墙。祖辈生活在薛庄村的刘素军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能搬到这样干净整洁的两层洋楼里。而像刘素军这样实现“搬新居”梦想的,在大屯镇还有很多。
“以前老村环境不好,交通也差,年轻人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回家乡来。新农村改造以后,村里年轻人多了,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晚上跳个广场舞也有地方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刘素军满心欢喜。
农村美不美,农民获得感如何,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面子”和“里子”。自薛庄村开展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以来,村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整村搬迁,薛庄村复耕土地579亩,进行土地流转之后,收入再投入到新村建设中去。2018年,薛庄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又被省评为森林村居。现在,薛庄村的老百姓幸福感非常高。”大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胡付刚说。
服务群众更便捷
“你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在大屯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窗口前,工作人员毕春莲热情地和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打招呼。大厅干净、整洁,人社、医保、司法三个综合窗口以及退役军人事务、民政、公安户籍、车管等专项窗口前,各项办理须知清晰罗列,现场井然有序。
“以前,一些如农机检测、检疫等事项都需要跑到县里去办,现在镇里就能办理。我们便民服务中心采取‘3+X’工作模式,开设三个综合窗口和若干专项窗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大厅主任乔冠中告诉记者。
2019年10月,东明县大屯镇成为全市便民服务中心试点之一,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化的营商环境,实现政务服务精细化、行政效能最大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目前,该中心可实现行政审批13项、行政服务207项,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由于大屯镇南北狭长,一些距镇驻地较远的村庄面临着“办事难”的问题。大屯镇紧紧围绕“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的工作宗旨,拓宽便民渠道,在王屯、彭庄、夏营、王菜园、薛庄、刘岗6个村设置代办点,解决基层难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记者张品
新闻推荐
□杨华建今年以来,国网东明县供电公司狠抓线损管理,同期综合线损从去年的5.6%降到现在的4.8%。东明县地处经济欠发...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