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疙瘩这样“开了窍”

大众日报 2019-12-08 09:59 大字

在第十六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顾客对榆木家具产生了浓厚兴趣。□记 者 王兆锋 通讯员 王恩标 报道

本报东明讯 俗话说,榆木疙瘩难开窍,但在东明县武胜桥镇崔寨村的返乡创业基地,榆木疙瘩都变成了“宝贝疙瘩”。旧榆木檩条、旧榆木房梁经过设计、制作、打磨等工序,成了抢手的仿古家具。

崔建全和妻子刘荣华是该基地的主人。早在十多年前,夫妻俩在北京工作创业,2014年,夫妻二人决定在东明老家生产仿古家具。崔建全认准木制仿古家具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潜力很大。

走进1500多平方米的车间,工人们在忙着锯木料、打卯眼、抛光、上漆等各种工序。老式书架、圈椅、靠背椅、沙发等半成品堆放在一旁。为了保证做出的家具保持传统特色,崔建全拿出2万元的月薪,请来了专业老师傅,制作全部采用卯榫结构,浮雕、透雕等传统技艺,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东明及周边很多地区以前建房子,有用榆木做房梁的传统,取其谐音寓意“家有余粮”。近年来,随着农村房屋翻新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大量的老榆木房梁、檩条等被闲置下来。这些老榆木“下房料”就是崔建全加工仿古家具的主要木料来源。“跟新榆木相比,这些老木料不易变形,而且更适合雕刻各种花纹,能充分体现出传统中式家具的古韵。”

仿古家具加工项目带动了崔寨村4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近三分之一是贫困户。目前,崔建全正准备建设一个30亩的仿古家具批发市场。“去年产值不到一千万元,建好批发市场可以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带动更多村民从事这个行业。”崔建全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企业来种金银花,村民就业不离家

从春天到现在,57岁的袁美枝一直没歇着。这几天,她和同村的村民们刚忙完了金银花的修剪和扦插育苗。像袁美枝一样,在东明...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