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首个连片集中安置区即将回迁

日照日报 2019-12-30 00:3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庞远栋

三年攻坚,五年收官。2016年,东港区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涉及51个村居、2.36万户、7.3万人次。作为第一个大片区进行集中安置建设的项目———城南安置区,目前进展如何?安置群众何时能够乔迁?近日,笔者来到城南安置区一探究竟。

迎宾路快捷路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外地游客下高速到海边的时间。车辆奔驰在快捷路上,最先进入驾乘人员视野的20幢暖色调组成的楼宇群,便是城南安置区。城南安置区共建有2724套住房,安置了小岭南头村、姜家村和正阳社区、日升社区的一部分,其中姜家村属于异地安置。

20幢安置楼静静伫立,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穿过阳台玻璃,洒在房屋地面,静谧而又温馨,这是家才有的专属色调。

2016年,小岭南头村率先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前无经验可借鉴,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意愿不强,困难可想而知。”村党支部书记贺培绪挨家挨户进行动员,半年的时间里,体重从71公斤到62公斤,硬生生地掉了9公斤肉。

几年来,安置区楼房一天天变高,安置群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而贺培绪的体重也悄悄爬上了65公斤。“等着群众回迁,所有的心思清零,体重定能回到70公斤。”说完这句话,贺培绪自己先笑了起来。

正阳社区党组书记、居委会主任费守义,同样是城南安置区的参与者、经历者和受惠者。安置区建设的过程中,这里成为费守义经常驻足的地方,坐在路边点上一支烟,老村的一砖一瓦就都出现在眼前。

“日新月异,每次来都很感慨,是怀旧,也是憧憬。”费守义说。

带给费守义和贺培绪眼前直观变化的背后,是数以千计劳动者的艰辛付出。一根一根钢筋的焊接,一砖一瓦的日积月累,一滴滴掉落的汗水,铸就了如今的高楼大厦。

老家位于菏泽东明县农村的师建德,是新东港控股集团项目管理公司城南项目片区负责人,伴随着城南安置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每个难以忘记的日子。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一直以来就当做是建自家的房子。”给自家建房子,师建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9年3月份,满载100余立方米保温材料的大货车抵达了项目现场,按照流程,师建德对保温板进行了检验,他发现产品的密度不够。密度不够就意味着质量未达标,也就意味着未来住户家里的保温效果可能打折扣。

师建德还记得那次他对承包方发了很大的火,“我不愿意想象老百姓在暖气房里,裹着被子看电视的场景。那样的场面,是打在所有建设者脸上的耳光。”

大货车上的保温材料一片也没有留在项目现场,悉数被退回,而承包方也被责令停工3天。

11月份,随着住宅楼主楼单体综合验收的通过,标志着城南安置区主楼具备了交房条件。目前,安置区正在进行最终的扫尾工作,也具备了随时交房的硬件条件。

“集体沿街共有2.5万平方米,每位村民都会享受到收益。”贺培绪向笔者描述,养老院已在计划之中,未来,安置的红利覆盖面会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

日照街道城南党总支书记秦玉岩介绍,目前,该街道正在和各方沟通,抓紧制定公平的方案,春节前,安置群众都将回迁。

新闻推荐

县教体局认真检视突出问题抓整改

本报讯(通讯员杨保学王恩标记者彭传军),东明县教体局把主题教育作为检视整改问题、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全县教育事业跨越...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