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本色永不褪 自强自立天不负 记东明县荣军伤残军人福利厂厂长袁殿华

菏泽日报 2019-01-25 10:55 大字

袁殿华与工人谈心“除了自己,谁也打不倒我们,只要自强自立,梦想终会实现……”1月8日,记者到东明县荣军伤残军人福利厂采访,正好遇到厂长袁殿华在激励员工,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引起了在场员工们的共鸣,因为他自己就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一部退伍军人艰苦奋斗、回报家乡的传奇。

今年52岁的袁殿华,1983年10月参军,在老山前线为抢救战友身负重伤,双腿截肢。退伍后,袁殿华下过岗、打过工、搞过绿化苗木种植、做过推销工作,在自己最艰难的时期,他也是充满信心,从没有向政府伸过手,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能自强不息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袁殿华创办了全省首家伤残军人福利厂,先后安置社会残疾人60多名,下岗退伍军人40余人,其中28人是立功伤残人员。

回首自己这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袁殿华说,作为一名伤残军人,能用余生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感到十分自豪。1985年3月,随部队执行任务的袁殿华为救战友身负重伤,不幸失去了双腿。之后,他被评为一级伤残,荣立二等战功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袁殿华退伍回乡之后,他站立靠双拐,走路用轮椅。为了不荒废时光,他决定站起来开创一番事业。要强的他开始练习走路,每一步都伴随着撕心裂肺的疼痛,但他凭借着源于军魂的坚毅,终于在一年后丢掉双拐、抛开轮椅站了起来。

“虽然我的肢体是残缺的,但我有一颗坚强的心,我要在人生的战场上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袁殿华说。他先是在县城开了一家酱菜店,由于诚信经营,生意很红火。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6月的一天,家中发生火灾,全部家当付之一炬,在他家做客的战友也不幸被烧伤。为给战友治病,袁殿华变卖家产,四处借钱。不少人劝他到民政部门申请救济,但袁殿华婉言谢绝:“向组织上伸手,我张不开嘴!”为给战友治病他欠下了8000多元的债务。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还债,袁殿华又借了2000元钱,只身来到上海,为一家企业推销劳保用品。天不亮就起床,拖着沉重的假肢奔波,一天下来,骨头像散了架。就这样,在上海一干就是5年。

1996年底,袁殿华回到家乡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盖了一栋二层小楼。期间,他先后经营过鱼塘、批发过蔬菜、承包过工程,凡是健康人能做的,袁殿华都努力去尝试。

2005年春节,一群战友在袁殿华家聚会,他看到一些战友生活困难,内心不免有几分自责和愧疚。“光自己富了算什么本事,得让战友们都富起来才行!”袁殿华暗暗发誓。但是怎么才能带领战友们都富起来呢?几经思索,袁殿华和伤残战友们开始筹建福利厂。并在厂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帮长短不齐汉亦学夸父追太阳”。但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清理厂址,袁殿华站在30多厘米深的积水里,和战友一起铺路、除草、填坑、拉线,一干就是20多天。为办理营业手续、购买生产材料、扩大业务范围,袁殿华跑完民政局跑税务局,出了工商局又去技术监督局,进了省城回工厂,回到工厂再出城,常常是精疲力尽、血染假肢。

福利厂在袁殿华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并接收60余名残疾人员,其中20多人是伤残军人。“是殿华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今年63岁的伤残退伍军人张铁锤深情地说。

对于福利厂今后的发展方向,袁殿华说,要向做精做细发展。2018年2月福利厂取得了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资质,目前,全市只有东明县伤残军人福利厂拥有生产资质。为了拿到这个认证,袁殿华专门花费几十万元购置了实验设备,并培训专业实验人员。取得这个生产资质认证,就是要拓宽销售渠道,为伤残战友谋福利。

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忠诚,把功劳和荣誉隐藏心底,把责任和义务刻入心间。十几年来,袁殿华用自强自立唱响了一曲感人的飞翔之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和山东省“优秀伤残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

文/图记者仝志华

新闻推荐

黄河滩区鱼儿跃 记省派东明县焦园乡第一书记李嵩

□本报记者吴宝书本报通讯员王恩标寒风呼啸,黄河滩区的一些水面已经封冻。但在东明县焦园乡温寨村头的养鱼基...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