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石化:勇当地炼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
40年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催生了众多优秀企业和行业排头兵,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东明石化是中国500强企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湘平荣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作为我国地炼的领军企业,东明石化由一个最初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不足15万吨/年的地方“小炼油”,在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后,自2001年10月起得到迅猛的跨越式发展: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由建企之初的不足15万吨发展到1500万吨;总资产由4亿元发展到300亿元。自2007年起,东明石化成为菏泽市首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全国能源经营牌照最全的地炼企业和菏泽市龙头骨干企业,东明石化积极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扩能改造配套设施,从根本上提升成品油质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全国地炼行业的翘楚。
李湘平临危受命大胆突围开新篇
2001年,金融风暴席卷亚洲,石化市场跌宕起伏,众多炼油企业难以为继,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而又突出地表现出来,原本抗风险能力就弱的东明石化身陷内外交困的境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跌入了亏损的深渊。
在东明石化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李湘平临危受命,于2001年10月出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而此时的东明石化,无疑是个烫手的山芋,起初许多人并不敢相信这个四十岁不到、外表儒雅的人能有什么“妙手回春”之术。但随着东明石化上下展开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人们惊讶地发现了隐藏在李湘平儒雅外表之下的那种霸气和谋略。
上任伊始,李湘平便直面挑战,沉着应对,提出了“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效益是一切工作的目的”的总体工作指导思想。他一方面正本清源,迅速组建起一支团结务实、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脑”作用,着手建立东明石化的“智囊团”,聘请了由12位国内顶尖级化工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为东明石化扭亏继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2年,李湘平带领企业先后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战略构想,确立了“超常规,跳跃式,力争3—5年进军‘中国企业500强’”的第一个中期发展目标,明确了“油化并举,油气互补,努力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在此思路下,东明石化开始立足炼油平台,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化工转型,驶入了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在2007年如期实现第一个中期发展目标后,东明石化又及时提出了“855”目标、“511”工程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企业500强’,力争3—5年位次前移200位”的第二个中期发展目标,并如期完成。
淘汰落后产能装置企业轻装上阵
2016年,国家提出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山东也下决心推动钢铁、地炼等行业去产能,实施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攻坚战。如何“去产能”,寻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法”,成为摆在地炼企业眼前的一件大事。
对此,李湘平表示,东明石化始终秉承稳健经营原则,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淘汰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的产业转型升级理念。
自2015年来,东明石化逐步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装置,卸掉了伴随企业多年的包袱,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提高设备安全环保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运行装置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这些装置的淘汰、停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产能,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
“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有担当、讲担当的民族企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坚决执行国家政策。”李湘平说。
严守环保、质量和安全
三条地炼生命线
在国家放开原油进口市场后,成品出口市场的放开也初见端倪。石油化工行业的上中下游各环节都面临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层面已经发力,石化行业自身也必须积极作为。
对于东明石化而言,原料只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方面,未来真正决定炼化企业生死的还是要归结企业“内功”:环保、质量和安全这三条“红线”。如果企业在这三方面投入不足或技术落后,必然走向破产倒闭。
近年来,东明石化在油品升级上做了大量工作。投资数十亿元,建设产品质量升级系列项目,包括年20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和1万标方/小时PSA制氢等3套新建装置,以及年250万吨柴油加氢等现有4套装置的技术改造和厂区间系统管廊、配套设施的扩能改造。2015年7月1日,东明石化国Ⅴ柴油试生产成功。目前,东明石化率先产出国Ⅵ标准汽柴油产品,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方面,东明石化可谓“不惜血本”。为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按照规定,东明石化淘汰自有落后炼油装置350万吨/年,淘汰兼并重组炼油装置200万吨/年。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加快“走出去”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走出去”将是山东地炼的下一个目标,原油需求扩容的山东地炼与急需寻找新买家的境外石油企业能够更好对接。目前,东明石化已经在国际原油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政策出台后,东明石化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进军国际市场。
早在2007年,东明石化恒昌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打响了东明石化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枪,为东明石化实现大发展铺设了“黄金通道”。
2015年,东明石化在新加坡成立了太平洋商业控股有限公司,建立了东明石化原油国际贸易的重要平台与窗口。该平台的建立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石化联合会和省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国际性原油业务采购平台。
同时,东明石化集团借助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于2016年2月29日在济南牵头成立了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联盟的成立,不仅避免了多家地炼企业无序竞价采购进口原油,还能通过集中拿大单的模式增加中国独立炼厂的议价能力,降低原油价格和结算成本,更可以将获得原油使用资质的企业组织起来与央企发挥协同作用,共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与行业利益。
2017年2月10日,东明石化集团与杰瑞集团在济南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东明石化在资金、原油贸易、成品油销售、炼厂运维等领域成熟先进的经验和优势,结合杰瑞集团海外油气市场开发能力、投融资及一体化工程解决方案的优势和经验,推进双方在炼化等领域深度合作,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开拓发展新局面
努力实现“强企梦”
近年来,东明石化围绕实现“打造千亿企业、造福一方人民”的“强企梦”,努力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积极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多个大型石化项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工作蒸蒸日上,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同时,东明石化产业园顺利通过山东省第一批化工园区认定,被国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列为“石油化工基地”。
2017年10月,在东明石化成立30周年之际,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李湘平出任董事长。山东炼化是在省政府支持下,由东明石化集团牵头,多家地炼企业和国资背景投资基金共同入股设立的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山东炼化成立,是山东省推动地炼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措施,简而言之,就是要推进行业向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企业园区化发展。”李湘平介绍。
就在前不久,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对地炼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明确目标: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李湘平认为,这与东明石化的发展规划高度吻合,为企业未来指明了方向。
“东明石化坚决拥护这一方案,在整合转移产能、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炼化一体的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级产业基地。”李湘平信心满怀地说。
下一步,东明石化将更加注重修炼“内功”,通过终端销售网络建设、积极实施“大化工”战略等举措,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未来的东明石化,将会是一个充满国际化色彩的公司,从“中国500强”走向“世界500强”,从一个行业“跟跑者”成为行业“领跑者”。
新闻推荐
菏宝高速明年6月全线通车年底山东境内通车;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施工进入“冲刺”阶段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赵德高)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指挥部获悉,菏宝高速东明黄河公路...
东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