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改问题为导向,以民意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东明警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牡丹晚报 2018-11-15 09:07 大字

本报讯 (通讯员 宫轩)今年以来,东明县公安局着眼于警务改革新趋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三个导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公安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以整改问题为导向,坚持把群众烦心的事整改到位

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做到“民有所呼,警有所应”。

把好脉。对2017年省厅民意调查活动中,群众反应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着力查找群众反映较集中、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病灶点,发现部分群众对办理出入境业务无法利用手机便捷缴费这一情况存在较大意见。

问好诊。县公安局党委多次召开研讨会,组建改革工作专班,在公安服务中引进网络缴费手段,通过科技攻关和创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开好方。通过多次协调,银行系统、财政部门对公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全县所有出入境、户籍服务窗口实现了网络缴费手段全覆盖,将缴费方式由以往的现金、银行卡缴费,升级为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现金等多种缴费方式,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同时,又专门拿出经费,在全市第一个为出入境部门增设安装了自助缴费机,目前已通过自助缴费机服务2600余人次。

以民意需求为导向,坚持把群众期待的事服务到位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做到“民有所求,警有所为”。

定好位。全面增强窗口单位的“店小二”、“服务员”意识,积极推进“只跑一次”制度,推出了“缩短异地办证时间”、24小时预约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阳光服务、微笑服务,尽全力让群众满意。

压好责。为充分发挥党员民警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把窗口单位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用党建促队建抓业务,层层压实各级各岗位职责。

干好活。大力推进无休息办理活动,只要办事群众没有办完,民警就坚持“不下岗、不换班、不休息”的“三不”工作原则。自“三不”原则推行以来,已累计为全县5300余名群众在业余时间受理办证、取证等相关业务,为群众紧急办理相关证件152人次,赢得群众的高度赞扬。

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坚持把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改革到位

为让“放管服”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更及时地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做到“民有所盼,警有所向”。

取好经。坚持“跳出东明看工作,跳出公安看公安”,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组织服务窗口单位负责人先后赴深圳、宁波、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公安科技信息化应用、智慧警务以及“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做法,为公安智慧应用实现“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搭好台。专门投入260余万元,为出入境部门增添了自助取证机、自助签注机等设备,致力打造24小时“智慧警局”,群众申办出入境证件可按照申请回执单上的预约取证日期,在“智慧警局”内根据机器提示自行操作领取,大大缩短了等候时间。开通“东明出入境”微信公众平台,将所有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全部在网上公布,群众动动手指就可在线完成表格填写,真正实现了便民利警。

唱好戏。通过出入境服务窗口的试点带动,该县户籍窗口“智慧警局”建设等各项“放管服”改革措施正在稳步推进,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第三季度,人民群众对出入境服务的满意度为100%,对户籍窗口服务的满意度也提升到全市前列。

新闻推荐

东明城区多处井盖破损成“阱陷” 县城建局市政科用费修维付垫续继力无,多过支预来原因:

破损、塌陷的下水道井盖。本报东明10月29日讯(记者赵念东)28日,壹粉025158通过齐鲁壹点情报站平台反映...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