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产业扶贫扶到点子上
日前,记者到东明县三春集镇拐王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林虎告诉记者:“为了早日脱贫,咱村在县交通局的帮扶和指导下,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六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大伙儿种植草菇和木耳,增收效果特别好。”
原来,该村通过多次外出参观学习,确定了食用菌为扶贫主导产业。党支部牵头成立六员合作社后,村集体将两年6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又通过贷款和社员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建成全钢结构大棚30个。根据近两年运转情况看,通过一年多茬种植草菇和木耳,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还可带动3人以上就业。
“大棚优先承包给贫困户,每个大棚要求解决至少一个贫困户就业,还拿出承包费中的八成以上的比例给村内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红。”王林虎说。
2016年以来,东明推进贫困村庄产业扶贫,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整合资金、股份合作、承包经营、托管带动、就业带动、收益分红等多种举措,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县已有240多个村庄由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产业扶贫股份合作社,带动4000多个贫困户增收致富。
此外,对于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可以到新型经营主体领建的农业园区内打工,还可以用扶贫资金、土地等入股到园区,获得分红等财产性收入,还可以把土地托管给新型经营主体,让专业化组织帮他们种地。在东明县马头镇,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起就与137户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地还是贫困户的,收成也是贫困户的,由合作社提供耕、种、收、储、销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介绍。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实现根本性脱贫的关键举措。东明县扶贫办主任张中华给记者算了笔账:以种一亩富硒小麦为例,社会托管费用是300元,合作社对贫困户只收150元;一般能增产100斤,增收100到200元。合作社加价0.2元/斤回收富硒麦,可增收240元。如此一来,托管比贫困户自己种可节本增效约每亩500元。牵住了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带动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提升了,“输血”变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
记者张品
新闻推荐
关志洁,女,35岁,植物学博士后,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兼山东玉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10月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2017年12月当选为山东省第十四届团省委常委。响应国家...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