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儿媳争相敬老传佳话

菏泽日报 2017-09-28 11:50 大字

家住东明县长兴集乡大刘寨村的闫素枝,如今已经85岁高龄,却耳聪目明,衣着打扮也很整洁,精神状态很是不错。

“闫老太每天能步行三四公里嘞,哪里像是85岁的老人!”村里的老人对闫素枝羡慕不已,都说是修来的福气,找了两个好儿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闫素枝的大儿媳妇王桂兰和二儿媳妇李利敏是大刘寨村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妯娌俩人都是争着要求与年过八旬的婆婆在一起生活,悉心陪伴左右,端饭倒水,理发洗澡,还时不时陪着婆婆打牌、看戏……不知道情况的都误认为是老太太的亲闺女。

1980年,王桂兰与翟学俭结了婚,便承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干农活、干家务、照顾公公婆婆,全都包揽了。“那时候公公身体不好,患有气管炎,翟学俭又是中学教师,工作忙,我就多干点,这没啥,都是应该的。”1999年,王桂兰的公公病情加重,下不了床,她又是端屎端尿,无微不至地侍候着老人。

如今,在城关街道办事处王桂兰的家中,有一间专门为闫素枝准备的房间,干净整洁、宽敞明亮。

“老家的房子破旧,阴天下雨婆婆住进去不安全,再加上冬天太冷,思来想去,便决定在城里买套在一楼的房子,让老人一起生活。”王桂兰说,城里的房子有暖气,冬天老人便不用怕冷了,住在一楼老人活动也方便。

由于闫素枝心脏不好,再加上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经常吃药,导致双手颤抖得厉害,所以无论阴晴雨雪,不管酷暑严寒,王桂兰总是把做好的饭菜及时送到餐桌,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吃,有时候一顿饭要喂一个小时,老人看儿媳妇太累执意自己吃饭,王桂兰便宽慰老人说:“我照顾您是应该的,您高兴了,我就高兴,您就等着享福吧。”王桂兰经常问老人想吃些什么,变着样儿调剂伙食,给老人家换口味。如果哪天出门办事或是走亲戚,王桂兰都会提前把吃的给老人准备好,打好开水,放在老人方便取用的地方,并再三叮嘱用水、用电要注意安全。

1991年,闫素枝因为阑尾炎住了院,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王桂兰每隔半小时给老人活动活动身体,婆婆有时拉在床上,不好清理,她就用手掏,掏干净了再擦、再洗,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她无微不至地照料下,闫素枝一直干干净净,很快好了起来。街坊邻居对王桂兰赞不绝口,称她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样,闫素枝的二儿媳对她也是十分孝顺。

记者走进大刘寨村,正值中午,李利敏的家中饭香袭来,肉沫炒豆腐、炖鱼都是老人易咀嚼的饭菜。“公公去世得早,婆婆生了八个子女,年轻时吃尽了苦头,我也得向嫂子学习,让婆婆的后半生多享享福。”李利敏告诉记者,现在天气暖和,婆婆和她们一起住,天天得变着花样给婆婆做饭菜。

1997年,李利敏刚嫁过来,年轻漂亮,闫素枝怕年轻人嫌脏,不让二儿媳插手自己的起居。可李利敏没有一点嫌弃婆婆的意思,告诉婆婆说:“这几年都是嫂子忙前忙后,如今我也得让嫂子歇歇了,你就让我也尽尽孝。”

每年天一暖,李利敏便坐不住了,提早晒好被褥床单,打扫好房间,准备好鸡鸭鱼肉,便催着丈夫开车去城里接婆婆。

“冬天在城里过,大儿媳妇给唱豫剧,夏天在农村过,二儿媳妇给唱歌曲,过了冬大儿媳妇哭着不想让走,过了秋二儿媳妇哭着不想让走,我这两个儿媳妇对我没得说。”闫素枝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儿媳妇比俺亲闺女还亲呢!

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女人会影响到三代人的成长,乍一听觉得有点夸张,细细想来,却也如此。好母亲是家庭的支撑点,好妻子是家庭发展的助力军,好儿媳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王桂兰与李利敏的孩子也把老人当做宝,天天打电话嘘寒问暖,时常给老人邮寄衣服和营养品。

就这样,闫素枝与儿媳们同吃同住,关系融洽,一家人其乐融融,从未吵过架、红过脸,日子过得非常舒心,享受着天伦之乐。闫素枝的儿媳们几十年来更是尽心尽力地遵守孝道,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以实际行动充分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动人之歌,得到了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

记者王浩

新闻推荐

十五部委推车用乙醇汽油 2020年汽车喝“酒精”

方案出台——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方案显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

东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