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小切口” 打好“组合拳” 菏泽市把课后服务打造成“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菏泽日报 2021-11-11 08:5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张红艳)每天下午4时40分到5时30分,是定陶区万福实验学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富有文化气息的书法社团、文武兼修的舞蹈社团以及各种体育运动类社团,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别样教学的无穷魅力,身心得到放松。

“学校有50多个社团,分为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每年可选两个社团,每周可以上四课时。”万福实验学校教育中心负责人宋丹丹介绍,通过探索高品质教学研究和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等课程体系,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同时,也实现学生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11月5日下午4时20分,巨野县博爱学校学生赵忆罗放学后,在老师的陪伴下和其他同学学习各种面点的制作,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赵忆罗说:“以前放学后我们一般是回家,现在学校开设了这么多兴趣课,我们都很开心,我报的是手工和舞蹈课!”

据悉,为认真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相关精神,近期,菏泽市各学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打造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依托课后服务工作,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单纯照看学生写作业变成广泛开展文体社团活动、实践体验活动,把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2021年秋季学期,全市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参加课后服务学生135万余名。

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推动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确保在“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打造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让作业减量,使课程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开展了以“聚焦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为主题的小学作业设计研讨活动,从改进作业设计入手,建立作业布置整体协调、总量控制机制,探索设置“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家庭成长日志”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设计,积极探索“双减”形势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新方法、新举措。

“我们学校低年级教师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与层次性,用玩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中高年级教师则更侧重于作业分层设计,基础作业加弹性作业的模式让单一机械性的作业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作业过渡。”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赵晨光说。

班级有图书角、公共区域有阅读空间、图书阅览室面向师生全面开放……为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市开发区八一路小学开设了阅读课程,学校图书阅览室建成投用后,从六年级开始,各班级教师与学生一起每天轮流到图书室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天的阅览室借阅活动,让课外书为学生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一扇窗, 真正使同学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市开发区八一路小学负责人说。

如何让学生放学不仅能够“留下来”,还要“留得有价值”?为深入贯彻国家“双减”政策,提高校内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牡丹区实验小学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引进等方式,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校积极回应学生兴趣特长需求,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

上完一天课后,牡丹区实验小学一年级部分学生换上足球服和足球鞋, 为接下来的足球训练开始做热身运动……这只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其中的一项活动,学校通过创建多样化的社团为学生提供服务,创意十足的“机器人编程”、传统文化浓郁的“茶艺社团”……这些特色社团让学生们感受别样教育教学的魅力。学校还开设陶艺、管乐队、无人机等社团课程供孩子们选择,全方位助力孩子们的兴趣发展。

“为保障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我们将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公益人士等聘请到学校,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牡丹区实验小学副校长李佑立说。

据悉,自全市开始全面推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来,市教育局出台相关意见,助力学校教育向“有”要“优”,找准“小切口”,打好“组合拳”,确保“双减”政策在菏泽落地见效。

新闻推荐

马集镇: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发展格局

11月4日,定陶区马集镇李玉池村的黄姜种植基地里,人头攒动、机器轰鸣,随着自动收获机来回穿梭,肥硕的黄姜深翻而出,村民剪棵、...

定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