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产业富农户 红色老村展新颜 牡丹区大黄集镇大杨湖村:

菏泽日报 2021-10-18 08:53 大字

大杨湖村鸟瞰图村民参观学习大杨湖革命历史村口竖立的“红色大杨湖村”牌坊,格外引人注目工人在板材生产车间喷漆村民在自家院里加工桐木木柄原料车间内,工人在搬运板材

深秋时节,牡丹区大黄集镇大杨湖村村民王国朋较往日更加忙碌,农家院里机器轰鸣,一把把由桐木加工而成的木柄刷整齐地堆叠在一起,王国朋操作着裁剪设备正在进行原木切割,妻子胡玉红在一旁对木材进行分拣、加工、打包。

“我们两口子守着这个夫妻店,好的时候一年能挣十余万元。村民的日子和以前比,就像掉进‘蜜罐’里。”王国朋笑着说。

大杨湖村位于大黄集镇驻地东行3公里处,全村545户, 耕地面积1800多亩。解放战争时期,大杨湖村因是定陶战役的主战场而名闻天下,电视剧《亮剑》的主人翁李云龙的生活原型之一王近山将军就是这场战斗的指挥员。

然而,这个拥有红色革命历史的村子,10年前却是环境脏乱差、缺少致富产业,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种植玉米、小麦,养几只鸡、羊维持生计。“过去,俺村是典型的路难走、媳妇难找、日子难过,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万元。”10月13日,大杨湖村村委委员杨克彪向记者介绍,2011年以来,大杨湖村依托当地林木优势,大力发展板材产业,全村80%的农户直接或间接从事板材行业,成为大黄集镇重要的桐木板材加工基地。

“俺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成4个40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并联合周边其他加工户形成红色大杨湖木材加工产业园,实现从带锯、烘干、热压、截锯、拼版、压力粘板到砂光、打件等木材初加工的全部工艺流程。”杨克彪自豪地说,目前,村里不仅可承接大规模木材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租金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加20余万元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不足1万元增加到2万多元。

村民王晓娟就是村里产业的受益者之一。王晓娟嫁给本村小伙,婚后一直在家照顾家庭,还在产业园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在厂子里做粘板,每月工资4000多元,能补贴家用,还方便照顾孩子,我非常满意。”王晓娟高兴地说。

村里有了致富产业,不仅村民收入有了保障,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泥泞崎岖的村路变成了平坦的康庄大道,许多家庭购买了小轿车,原来低矮泥砖屋变成了二层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村里计划深挖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致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特色企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杨克彪说,还将继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让群众的小康生活更加甜蜜。

文/图 记者 李若生

新闻推荐

既有住宅2/3以上业主同意可加装电梯 各县区2022年将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啸)为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方便居民生活,近日,市住建局发布《菏泽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意见...

定陶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定陶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