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一位六旬老人,不仅自己靠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富裕路,还带领一百多户群众共同致富,他就是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孔书庄村村民孔凡具——
近日,在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孔书庄村南的梨园里,孔凡具正在和果农孔宪渠讲解果树管理知识:“你的这三亩梨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你看这几个,朝上的都拽了就行,这不能要……”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69岁的孔凡具面色红润,腰板挺直,快言快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说起种梨树,滔滔不绝。
2009年,在县城开饭店的孔凡具因为年龄原因将经营的饭店关了,回到村里开始打理自己的责任田。“一年一年的,没少忙活,不挣钱。”孔凡具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河南新乡发现人家果园的梨卖到一百块钱一箱,一亩地能挣两三万元。我心里想:人家行,咱也行!”
2013年,孔凡具开始种植沙澧特金果梨树。由于他虚心好学,精心管理,第二年就收获颇丰,果子平均重量都在一斤以上,最大的甚至能达到三、四斤,是传统梨树的两倍。
生活的道路上,不仅仅是盛开的鲜花和成功的喜悦,也有荆棘和坎坷。
“前年,4月23日。”孔凡具看着笔者清晰地说出了日期,“晚上来了寒流,一夜之间树上的梨全部冻掉……后来再管理果树时就会加入防冻剂,包括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以防万一,不然一旦受冻,全赔了。”
大家一起富!
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一般的梨树至少要五年才能结果。村里的老少爷们听说孔凡具的梨树第二年就开花结果,而且个头大,产量高,纷纷涌到果园观看,很多人都想种梨树。孔凡具就办起了合作社,对他们统一发放苗木,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提供销路。
随着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参与果农从本村到邻村,从定陶区到其他县区,多达一百多户,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
65岁的孔庆宜早些年因为承包大棚种蔬菜致贫,欠账60多万元。
“当时连梨树苗都买不起,硬是把地里的杨树卖了,买的树苗。”孔庆宜告诉笔者。在孔凡具的帮助与指导下,孔庆宜的梨园逐渐扩大到后来的四亩地680棵苗木,盛果期亩产量达到一万七千斤,年收入八万多元。
“跟着凡具干没错!他接触新鲜事物快,又是个热心人,看到谁家有难事,他都会伸手帮一把。”孔宪渠告诉笔者。
搞采摘、网上销售,老汉很时尚
沙澧特金果梨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梨的优点,就是存放时间长。“一般从种麦的时候储存到来年六月份没问题。”孔凡具说。
孔书庄村地处城郊结合部,距离定陶区人民路不到10分钟的路程。孔凡具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果园内扩大果树品种,包括苹果、蟠桃、杏树、无花果、葡萄、樱桃等多种果树,开展多样化果园采摘游。“来我们这里来吧,管吃饱,还能游玩,还能采摘。”孔凡具笑着说,满脸都是幸福。
为提升产品销售价格,2020年,孔凡具不再满足于一般销售渠道,开始触网电商。“我们和几家电商平台签了约,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相信会越来越好。”孔凡具信心满满地说。通讯员 刘天宇
新闻推荐
最美人间四月天,近日,定陶区黄店镇5位省派“第一书记”即将届满,5个村的群众纷纷自发前来送行,乡亲们饱含热泪,表达着他们内心...
定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