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的技艺 指尖上的传承 市级非遗项目陶丘核刻掠影

菏泽日报 2021-03-12 08:59 大字

精雕细琢

潜心创作

作品

张长路展示创作完成的作品

指点徒弟进行雕刻

陶丘核刻是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一枚盈不过寸的桃核,经艺人的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及巧思妙想的雕镂,便为器皿、人物,以至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就是陶丘核刻的魅力。

据市级非遗项目陶丘核刻代表性传承人张长路介绍,陶丘核刻起源于西周时期,因定陶古称陶丘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为古曹国葬地,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司祠焉。相传曹叔振铎生前体察民情,轻徭薄赋,广施周礼,升天后仍牵念百姓疾苦,到西王母那里请来蟠桃树,为百姓消灾驱邪。后人为纪念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并把桃木桃核带回去辟邪压惊,久而久之,居住在附近的穷苦百姓便取仿山上的桃核桃木,并刻以神兽图案拿到庙会上贩卖,陶丘核刻就此诞生,并随祭拜的百姓传播到四方。

陶丘核刻早期以汉民族吉祥文化为表现对象,图案大多古朴抽象、内容丰富,流传的神兽、人物、生肖、扣子、帽扣等饰物流传至今。秦汉以后,妇女儿童盛行佩戴八斗、桃核扣,用以调五神、压惊气。明至清中期,陶丘核刻技艺倾向于奇巧精细,取材也不再局限于桃核,杏核、樱桃核、橄榄核等被广泛使用。它的制作有浮雕、镂空雕等工艺之分。艺人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从选料、净胚、描线,到刻制、打孔、抛光都颇为讲究。

陶丘核刻技艺传承主要靠口耳相传,父传子,世代承袭,由于技法的难度较高,核刻技艺鲜有传人。第八代传承人张长路承袭了舅舅“陶丘核刻许”许中允的传统刀法,熟练掌握了二十多种雕刻技艺,完整地保留了陶丘核刻技艺的独特性。他尤其擅长在各种果核上刻画人物、花鸟、神兽,刀法流畅,作品细腻古朴,情趣盎然。他的创作题材主要以历史名人及民俗传说为主,多次在国家、省级专业大赛上荣获金奖。文 /图 记者 时苏建

新闻推荐

农业技术员 “送宝”到田间

3月2日,定陶区冉堌镇农业技术人员周荣全(右)在王堌堆行政村村民郑加岗的樱桃园里进行果树管理技术指导。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抓...

定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陶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