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灌溉都不用愁了,真不孬!” 定陶:头等大事一碗水

大众日报 2020-12-08 10:17 大字

□ 本报记者 蒋 鑫

本报通讯员 刘福旺

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袁堂行政村何庄自然村村民解现云,说起饮水,满脸是笑。他带着记者往院里走了几步,在靠近东面院墙的位置,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流了出来。

解现云告诉记者,以前吃水都靠压水井,水质发黄而且还有很多水锈,喝进嘴里有苦味。去年夏天,当自来水管道铺到他家门口时,他简直高兴坏了。“自从通了自来水,流出来的水清了,也没水锈了。俺家是贫困户,安装自来水管道没花一分钱,最多时每月用5方多水,差不多十几块钱。”解现云说。

定陶区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铭告诉记者,为解决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定陶区委、区政府把“切实保护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以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户户通”为标准,实施了刘楼水库、田集水库及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推进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主管网139.6公里,村、户管网1.1万余公里,全区城乡群众吃上了同源、同网、同质、安全合格的饮用水。

在保证饮水安全的同时,定陶区着力解决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保障庄稼的“吃水”问题。在这方面,解现云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以前浇地,全家都得忙活,耗时耗力还累心。

“一到浇水的时候,就要扛着电线,拉着水泵机到地头,在外打工的孩子还得回家帮忙,中午还要带着饭菜守在地头,这一遍浇地,至少得三四天。”66岁的解现云说,这两年,当需要浇水的时候,他啥也不用拿,手里就攥着一张“小纸片”,到地头上的机器一划,水就哗哗地流进了地里,一晌午,5亩地就浇好了。他口中说的“小纸片”就是水卡;地头上的机器,就是电定水智能水价处理器。

李铭告诉记者,自国家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来,定陶区整合全区涉及水利项目和资金,打破了乡镇地域界限,将全区耕地划分为八大片区,以片区为单位,成方连片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新打机井1421眼,维修旧井377眼,新建泵站142座,配套改造均张庄、邵堂2个灌区,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86万亩。同时,定陶区确立了“区水务局行政化指导+公司化运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成立了定陶润田灌溉服务中心,水务部门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全部交给该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润田灌溉服务中心主任刘学尧说,中心以灌区为单元下设8个基层服务站,为112个行政村7.5万户、26.86万亩耕地提供服务。

“我们建立了农田水利设施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时采集灌溉设备的运行数据信息,并实现对各机井和各农户灌溉用水的在线监测和数据处理。”刘学尧告诉记者,安装在地头的电定水智能水价处理器,可以实时显示用户的用水量和卡内余额、累计用水量等数据。

“通了自来水,解决了生活的吃水问题;地里刷卡浇地,解决了庄稼的‘吃水’问题,都不用发愁了,真不孬。”解现云说。

新闻推荐

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马店社区98岁的韩中兰逢人便夸—— 俺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儿媳妇

“娘,今天早晨喝玉米糁子还是喝小米饭啊?”说话的人叫王兆芝,是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马店社区的一名普通妇女,虽然没有什么文...

定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陶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