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价格兜底销路不愁,却陆续有人退出 赚了钱的老马,为什么要单干?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王浩勇
11月9日,在菏泽市定陶区张湾镇一处食用菌大棚内,层架上一个个破土而出的鸡枞菌,肥厚饱满,鲜嫩欲滴。“鸡枞菌对棚内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容不得半点马虎。”今年50岁的食用菌种植户马利,一边在大棚里查看鸡枞菌生长情况,一边和记者搭话。
“今年菌子的价格高,一斤能卖到24元,两个棚下来能收入50多万元。刨去成本,今年怎么也有30万元的净收入。”马利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
马利对鸡枞菌市场前景的自信,不仅仅靠着他近5年的种植经验,更是来自其“大后方”——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化彬牵头成立的茗嘉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马利也正是从这里“学有所成”,在张湾镇承包了两个食用菌大棚种植鸡枞菌,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南城社区有居民1045户,而可耕地面积只有700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村社区。2015年以前,辖区内部分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养鸭子,马利正是其中之一。
“我养了10多年的鸭子,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从年初忙到年尾,剩不下几个钱,日子过得紧巴。”养鸭虽然比种庄稼来钱多些,但效益差、污染高、市场不稳定,马利想搞别的致富产业,却怎奈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马化彬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找到他:“去我那儿种大棚吧!”
“我不懂技术,又没钱,一个棚得投10多万元。还有,万一赔了呢?”对于承包大棚,马利有些畏难。
“你只管种,菌种、技术、销路、资金都由合作社负责,咋样?”马化彬向马利打了包票。
有了合作社兜底,以及马化彬的许诺,马利加入合作社,开始栽培灵芝。四个月下来,扣除成本,纯收入达7万余元。第一年小试一把,就有了盈余,马利便扩大了承包规模。
2020年7月份,马利又从合作社领到了近3个月的收益,足足有11万元。看到种植食用菌靠谱,马利将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侄子喊了回来,爷仨在合作社里比着干。
“社员在承包期间,合作社全程无偿提供种植棚、菌包以及技术指导,收获的食用菌由合作社按照每斤5元的价格统一回收,除去人力成本,每个种植户每棚净利润能到8万元。”马化彬说,在黑皮鸡枞菌市场,茗嘉兴有较强的话语权,保证了合作社鸡枞菌效益的稳定性。
随着鸡枞菌种植、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对市场行情了解的加深,马利向马化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出去单干。“这也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合作社里干确实很省心,不用担心销路,不管市场价格怎么波动,都有兜底。但我总得给其他更需要的人‘腾’地方吧。”马利单干的想法一提出,便得到了马化彬的支持。
“虽然合作社兜底,但也有一些限制,有能力的种植户难以大展拳脚。”马化彬说,社员外出单干虽面临一定风险,但收益更高。“即便外出单干,合作社与社员之间也不会断了联系,我们依然会给予他们技术、资金以及销路方面的支持。”马化彬说。
“2015年刚有合作社的时候,因为没有种植经验以及担心赔钱,没人敢尝试。后来看到食用菌种植确实是一个好门路,共有80多户申请加入合作社,但因合作社承载能力有限,最终确定了22户。踏实肯干、孝敬父母的马利就是其中之一。”回想合作社创办初期,马化彬不禁感慨。
随着社员的不断成长,马化彬鼓励有能力的社员走出去创业。今年以来,像马利这样外出单干的社员已有5人,也都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在马化彬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社如同一个“孵化器”。合作社聘请省农科院的专家给农户讲课、现场指导。合作社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食用菌的新产品,提升品质,而培养出的技术骨干,再带动其他村民提升技术,形成“聚变效应”。
“现如今,村民们干活劲头十足。”马化彬说,合作社里的社员年收入最高的达到50余万元,少的也有10万元。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他明显感到,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仝志华)近日,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12月1日起,定陶区14个路口新建电子抓拍设备将启用。这...
定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