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省派定陶区天中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工作侧记

菏泽日报 2020-11-17 10:06 大字

11月15日,记者行走在定陶区天中街道吴庄村干净整洁的村中水泥路上,目之所及,美化的墙面,绿化的街道,一盏盏路灯,文化广场,休闲长廊,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温馨、美丽、宜居。

“自2019年7月17日正式组建以来,省派定陶区天中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多方协调,共争取各级各类资金484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进驻之初向5个帮包村社承诺解决的‘17件实事’全部完成。”省派定陶区天中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肖杰告诉记者。

解开群众“心头结”

11月16日,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罗庄村村东,一望无垠的麦苗生机盎然,65岁的老汉罗衍台站在麦田里,憧憬着来年的好收成,脸上漾满了笑容。田间的水泥路上,一排排高压线杆像哨兵一样整齐划一。

“庄稼能有好收成,多亏了乡村振兴服务队!”罗衍台的话里充满感激,“原来地里虽然有井,但没有架电线,浇地非常难,最远的地离村庄三四里地,光放线就得一上午,还得几家邻居合伙浇,一家有事就浇不成。不光麻烦,还有危险。”

“全村4700亩耕地,种的都是小麦和玉米。”村党支部书记罗衍春告诉记者,“浇地难成了群众的‘心病’。”

“电通了,民心才能通!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这个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肖杰斩钉截铁地说。

服务队积极协调区供电公司,多方努力,为罗庄、吴庄两个帮包村争取近400万元的基本农田灌溉配套电力设备,去年12月完成施工,增设变压器9台,埋设电线杆429根,架设10千伏线路4.85千米、低压线路14.61千米,实现了“井井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两个村庄近6000亩农田灌溉问题。

“现在浇地太方便了,一刷卡就好了,每亩地一季比原来能多收四五百斤粮食。”罗衍台说。

旱了能浇,涝了能排,群众才能把地种好。

吴庄村村西100余亩良田,每年逢夏必涝。

服务队积极与区水务局协商,投资近40万元,为吴庄蔬菜种植基地周边农田新建排水管道300余米、沉淀井12眼,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发展产业富群众

11月15日,吴庄村村民秦西龙承包的蔬菜大棚里,一株株齐膝高的西红柿长势正旺,秦西龙正在给西红柿点花。

“多亏了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同志,建起了这么高标准的蔬菜大棚。肖杰队长每隔两三天就来一次,问我有啥困难,还协调区农业农村局、特色种植办公室等部门的专家为我解决难题,可没少为我操心。”秦西龙感激地说。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这是乡村振兴服务队面临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服务队指导吴庄村流转土地100亩,成立党支部领办的专业种植合作社,主要发展以果蔬种植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一期投资15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温室大棚14个,带动部分村民致富,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9.2万元。

定陶区具有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技术成熟、人才优势明显。服务队积极赴上海招商引资,并利用王洪庙社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与街道办事处一道,在人民路以东流转土地200亩,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集观赏、销售于一体的牡丹园项目,主要以培育反季节催花牡丹、袖珍牡丹及鲜切花,附加牡丹育苗、芍药、玫瑰类新品种培育,辅以线下体验区的牡丹花卉观赏、特色水果采摘。该项目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土地入股、公司化运营的模式,每年可为社区带来10万元的集体收入。

转型升级活企业

11月16日,王洪庙社区的同德制胶股份有限公司内,焊花飞溅,切割机飞转,施工人员正在为新建的车间安装消防管道。

同德制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污染企业,已停产多年。

省派定陶区天中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同志考察后,认为应该让企业转型升级活起来,以工哺农。

服务队争取286.7万元的帮扶资金,采取“街道办事处+5个帮扶村社+产业项目”的模式,利用同德制胶股份有限公司闲置的集体土地,新建5000平方米的综合来料加工车间,由原来的环保不达标企业转型升级为以高技术产品、小商品加工为主的新型企业,每年将为5个帮包村社集体增收25万元。

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吴华杰刘天宇

新闻推荐

群众取暖“煤改电”

本报讯(通讯员潘长琳)日前,在定陶区马集镇张圈社区,刚搬入新居的韩衍芳家里安装上了崭新的碳纤维电暖器片。过去,韩衍芳全家的...

定陶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定陶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