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工 助力村民增收 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郑庄行政村扶贫车间见闻

菏泽日报 2020-03-16 09:21 大字

3月10日,在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郑庄行政村扶贫车间内,十多台缝纫机整齐摆放,机器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缝纫女工们戴着口罩,间隔作业,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右图)。

今年56岁的贫困户田月菊,埋头为加工的衣服缝制毛球。从2月28日上岗以来,经过十多天的时间,她不仅适应了这份工作,而且越干越熟练。随着每天完成件数的不断增加,收入也跟着增长。

“我能来这里工作,多亏了咱车间老板一次次到家里劝说。现在一天七八十元的收入,帮家里减轻了不小的负担。”田月菊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能看到她眼角绽放的笑意。两年前,田月菊本就身患残疾的老伴又遭遇车祸伤到头部,欠了不少债,生活更加艰难。春节前,老伴做了头部手术,病情才有所好转,能够下床。最终在扶贫车间负责人曹珊珊的劝说下,她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车间上班。

田月菊的工作就是为车间生产的家居服缝制毛球,缝好一件可以有0.5元的收入。活虽然简单,但在缝制的时候也需要技巧。第一天上班,田月菊由于没有熟练掌握缝制技巧,只完成了36件。为了加强练习,她每天比别人早到一小时开工。几天下来,缝制技术越来越娴熟,现在每天可加工160余件,能挣80多元钱。这个收入,她很是知足,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像她一样在这里工作的其他三名贫困户,由于年纪大,在这里做一些翻袖口、穿帽绳等简单的工作。

“我们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想办法让贫困群众有活干,帮助他们实现增收。”扶贫车间负责人曹珊珊说,自2月18日,在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的帮助指导下,扶贫车间开始复工,并建立起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车间内每天进行两次消毒,每位工人必须佩戴口罩,经过体温检测合格后,才可进入车间,工作时员工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该扶贫车间吸纳了8名贫困户有序返岗就业。

记者王燕常鲁燕

新闻推荐

定陶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义务献血战疫情

本报讯“虽然咱不是党员,但是也想献血,为战胜疫情做点事情吧。”3月3日,在菏泽市中心血站的两辆采血车停靠的定陶区第三实验...

定陶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定陶,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