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舞台在乡村在田间 访菏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孙振福
他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3年来,一直沉浸于田间地头,在农业生产一线认真从事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以及高效设施农业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研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他就是菏泽市定陶区特色农产品服务中心农艺师、菏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孙振福。
孙振福,中共党员,1976年出生,自1996年于菏泽农业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定陶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南试验站技术员、山东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菏泽市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
因工作关系,平时孙振福接触最多的就是菌农,聊天最多的也是菌农,只要一到食用菌基地,菌农都争着拉他到自己的大棚内看看。蘑菇生病怎么防治?哪个品种产量高?哪个品种效益好?面对菌农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教给他们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为了方便菌农咨询,我专门建立了一个食用菌交流群,把定陶区所有种植户都拉进群里,菌农有了问题,我不能到现场指导的时候,就会在群里给出处理方案,如果遇到大风和雨雪天气,我会在群里提前发布信息,让种植户做好预防。”孙振福说。
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是一个以回民为主的社区,几年前,居民收入主要以养殖为主,养殖场散发出来的气味让其他居民难以忍受,居民意见非常大。2014年底,社区负责人马化彬找到孙振福征求意见。孙振福提出把养殖棚改造成食用菌棚,既能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增加居民收入。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孙振福当天就带领管区负责人和社区干部到省农科院咨询相关问题。确定了发展方向后,又协助马化彬成立了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于2015年初改造养殖棚26个,新建大棚5个,结果当年种植的灵芝就获得了大丰收。生产初期,孙振福每天守在生产基地进行指导,生怕出了问题。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占地700余亩、大棚100多个、年产鲜菇600多吨、产值2000余万元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在2013年之前,菌农们采用的全是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式,一年只能生产一季,设施利用率低、农民收益低。孙振福通过与省农技推广总站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南试验站合作,并通过试验示范,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采用高温低温品种合理搭配,实现了同一栽培设施内周年栽培,使食用菌从一年种植一季增加到一年两季,实现了经济效益翻番。
此外,他研究的菌菜一体化种植模式使双孢菇每平方米增产1.5-2公斤,他撰写的《香菇反季节生产技术》《平菇春季生产应注意的问题》《双孢菇二次发酵技术》等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木糖醇渣栽培毛木耳技术》《木糖醇渣栽培平菇技术》荣获定陶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业绩突出,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爱岗敬业标兵、山东省食用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工作者,我的舞台就在农村和田间地头。农民增收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没有做出什么感人的业绩,只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而已。”面对成绩,孙振福深情而谦虚地说。
文/图记者常鲁燕
新闻推荐
建立网络加大投入依法管理 定陶区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定陶讯(通讯员张广亮刘娟)在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中,定陶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两级三层”卫生健康执法体系网络,规...
定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陶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