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隅首与曹州三贤
三贤故里碑如今安放在“卞公祠”邓文献
城市中街道与街道的交叉路口,人们常称之为隅首。菏泽老城中的每个隅首还被赋予了名字,譬如石碑隅首。石碑隅首可谓许多老菏泽人的共同回忆。
石碑隅首位于菏泽古城区东方红大街与解放大街十字交叉口,是老城最繁华的地方。解放初,记忆中十字路口四角皆建有国营门市,西北角为百货大楼、东北角为菏泽饭店、东南角为东方红理发店、西南角为五金交电门市。此后,石碑隅首又成为牡丹区四城办事处的分界点,为四城办事处共同管辖。
说起石碑隅首名字的由来,多数人都知道在此处立有一块石碑,可具体是块什么碑,知之者却很少。前些年,我走访过在附近居住过的一位老者,他告诉我,碑的名字应该叫作“三贤故里碑”。巧的是,去年我在考查“卞公祠”时,在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卞庄村的祠堂中发现了这块碑。据卞氏族人卞均田老人说,1958年东方红大街扩街时,这块碑被他捡到拉回家中,后来村里建祠堂时就立在了祠堂院内。这是一块砾岩质石碑,上顶无碑额,中间已断开,上有铁楔和水泥修补的痕迹。此碑高2.28米、宽0.87米,上方所刻云纹尚清晰,刻字远看已斑驳不清,近观倒还可以辨认。我仔细观察认真记下:中间为阳刻大字,上方三纵行,右边为“晋中书令卞忠贞公”、中间为“汉丞相高平侯魏公”、左边为“宋丞相张文定公”、下方“故里”二字特大,处于正中。
该石碑也被称为“三贤碑”,从碑文可以看出是为纪念古曹州的三位名人——卞壸、魏相和张齐贤,由明代地方政府竖立的。那这古曹州三贤到底有何史绩和轶事呢?
先说西汉丞相高平侯魏相。据《汉书》和《曹州志》记载,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菏泽定陶区魏胡同村)人,西汉政治家,曾在削夺霍氏兵权中出了大力,官至丞相。
史书中记载魏相早年勤奋好学,对《易经》深有研究,被汉昭帝(刘弗陵)召任为茂陵县令。汉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刘询)即位,征诏魏相入朝任大司农,掌管中央财政,后又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去世,但霍氏势力却骄奢放纵,魏相上书宣帝,如若任其发展,恐难以控制。宣帝幡然醒悟,任魏相为给事中,削夺霍氏兵权,平息了霍家谋乱。地节四年(前66年),宣帝亲政,魏相升为丞相,封为高平侯,总领朝政。魏相通晓《易经》,常以《易阴阳》的章节和伦理上奏章、陈国策,朝廷多采纳和行施。神爵三年(前59年),魏相去世,获谥宪侯。
再说东晋中书令忠贞公卞壸。据《晋书》和《曹州志》记载,卞壸(281-328年),济阴冤句(今菏泽卞庄)人。这位高官之子西晋末年受“八王之乱”横遭家祸,但他临危受命,成三朝大臣,最后战死沙场。
卞壸之父卞粹为西晋中书令,拜右丞相。卞壸自幼受父母抚教,弱冠即以才学盛名。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累及其父,遭诬陷而诛杀,时年卞壸二十一岁,突遇家祸,为避难返回故里。16年之后,东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将卞壸召回,侍讲东宫。后晋明帝病危,召卞壸为尚书令,托其辅佐五岁幼主晋成帝(司马衍)。辅政期间,他整肃朝政,严明纲纪。咸和二年(327),鹰将军、广陵王苏峻称兵作乱,威逼京师。临危受命的卞壸率二子督军出战,因寡不敌众,未能扼制叛军,父子三人皆战死沙场,卞壸时年48岁。由于卞氏父子的壮烈行为,大大激发了官兵的斗志,最终叛军被平。经朝议,追赠卞壸谥曰忠贞公。
三贤中的北宋丞相文定公张齐贤也很厉害,作为北宋名相,他能文能武,在朝为相二十余载,四次在两府(丞相)、九次在八座(尚书)任职,史称“四登两府九尚书”。
张齐贤(942-1014年),济阴冤句(今菏泽牡丹区)人。据《东轩笔录》记载: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到西都巡视,张齐贤以布衣身份前去拦驾,为国家长治久安建言献策,以手画地,条陈十策。随后张齐贤进士及第,开启了他的为官生涯。
雍熙三年(986),张齐贤统领边疆军队,当时辽兵逼近城下,张齐贤率部慷慨誓师,在土磴砦设伏兵两千,大败辽军,擒俘北大王之子和帐前舍利。张齐贤能武亦能文。淳化二年(991),他官至宰相。大中祥符五年(1012),张齐贤已年逾七十,换任回朝,请求归家养老,入宫辞别时,真宗让二子扶上殿,令加三垫赐坐。大中祥符七年(1014),张齐贤无疾而终,真宗闻讯颇为悲伤,竟为他废朝二日,后追谥为文定公。
新闻推荐
9月6日,全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工作推进会在定陶区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南王店镇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所和卫健办合署办公现场...
定陶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定陶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