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姚堂村后,许国梁依然惦记着那里的贫困户 第一书记的牵挂
□本报记者王兆锋本报通讯员宋国强
7月24日,许国梁再次拨通了郭付胜的电话,询问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叮嘱他:“这几天天气热,在地里干活别中暑。”
“许书记,您走了还惦记着俺,俺心里热乎乎的。俺一定好好干,早日脱贫致富!”郭付胜激动地说。
许国梁,菏泽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郭付胜,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姚堂村的贫困户。两人的情谊,始于2年前,许国梁到村里任第一书记。
今年41岁的郭付胜,身体有二级残疾,在无锡打工多年,回村后,没有挣钱的门路,一家人生活艰难。许国梁在走访中了解到郭付胜的家庭情况后,就想着帮他找个脱贫致富的门路。
适逢菏泽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附近的东渔河大堤外50米共45亩土地需要绿化,连续3年有补贴。许国梁找到郭付胜,希望他做这个项目,从而脱贫致富。但郭付胜直打退堂鼓:“没种过地,更没种过树,不知道种什么树,不知道怎么种树。”
许国梁没有放弃,四五次上门劝说:“别担心,有老姚指导呢。”
老姚名叫姚树景,在外地种苗木,有了一定的积蓄。在许国梁的劝说下,回村创业,流转120亩土地,种植观赏树木。“我种的绒毛白蜡、绚丽海棠,销往雄安新区。一棵树养上四五年,价格能涨好几倍,一棵树卖4000多元不稀罕。乡亲们在这里打工,挣工资、学技术,人人有收获。许书记让我回来了,我就得带动更多乡亲富起来。”姚树景说。
姚树景帮郭付胜规划了地块,提供树苗,在东渔河畔种上了大叶女贞树、三角枫,树下种西瓜、甜瓜、韭菜、小葱。郭付胜天天在地里忙活,干劲可大了。
记者在东渔河畔看到,清水在树下汩汩地淌着,一株株树苗在阳光下生机勃勃。戴着草帽的郭付胜正在用铁锨引水,笑容写在脸上:“树苗是老姚优惠给俺的,免费指导种树,5年后一棵树平均卖700元没问题。加上套种的瓜菜,一亩地一年挣一万元没问题。多亏了许书记,帮俺找到了脱贫的路子,俺一家四口人吃饭有着落了。”
在许国梁看来,扶贫,光给钱给物不行,得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让他们看到希望,有奔头,有干劲。
村民郭建民,父亲和妻子有残疾,一家人靠郭建民在村里磨豆腐为生,生活艰难。许国梁和镇扶贫办的同志商量,帮助郭建民把豆腐作坊做大。定陶农贸城,人流、物流集中,在这里卖豆腐,肯定效益高。他们帮郭建民租了门店,帮助他申请下来10万元的贴息贷款,帮助他办理营业执照,购买机器,推销豆腐,使郭建民的豆腐很快在农贸城周边打开了市场。
在村里时,郭建民一天最多磨出50斤豆腐,现在一天最多时能生产2000斤豆腐。“今年把贷款还上,剩四五万元不成问题。感谢许书记,让俺家的日子越过越滋润。”郭建民说。
许国梁任第一书记期间,吃住在村,在菏泽市公安局帮助下,把件件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新修两处健身广场;修整1000多米的下水道;清淤了50年没有清淤过的河道;流转土地1400亩,与县种子公司合作,引种“济麦22”麦种,全村年增收30万元。
村里的姚显朋、宋克云老人,一个女儿外嫁,一个女儿瘫痪在床。他们住的是低矮的危房,“一下雨就担心被泡塌”。许国梁争取给他们进行了危房改造,让他们住进了结实、温暖的房子。
临走时,许国梁向姚显朋一家告别,70多岁的姚显朋拉着他的手,眼泪汪汪地说:“你对俺,像对自家亲人一样,真不舍得你走啊!”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广亮)“真是太感谢您了,为我们追回了损失的卖蒜钱!”近日,定陶区张湾镇东街村村民王洪国将一面写有“热情为人...
定陶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定陶,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