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科学应对防范地质灾害 连续七年实现“零”伤亡
“幸好及时疏散了村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8月29日下午,达川区龙会乡张家山村发生一起大型山体滑坡,40余间房屋被掩埋,却无一人伤亡。原来,就在灾害发生的前半个小时,村镇干部就已组织全村37人撤至安全地带。
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区域性气候差异大,夏季多洪涝和滑坡。今年以来,全市已经历了17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76场单县暴雨到特大暴雨,直接或间接导致31起地质灾害灾情的发生,引发地质灾害险情211起。
张家山村的灾前成功撤离,堪称地质灾害防治的典范。达州虽地质灾害多发,全年却无一人因其伤亡,且创下了连续七年地质灾害“零”伤亡的纪录,这要归功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的常态化监测预警和日常“练兵”工作。
地质灾害常常与“突发”一词“绑定”,如何提前得知?“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强化风险预判能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局密切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在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各部门坚持“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原则,及时分析研判雨情、汛情及成灾风险,及时向群众发布暴雨预警及地灾风险预警短信。针对汛期制定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随时抽查值班室、检测人员在岗情况,不定时抽查隐患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确保防灾责任链条不脱轨、责任落实不缺位。
如今,达州每个乡镇都已指派专员负责当地的地灾巡查工作。然而,乡镇辖区面积大,仅靠人力难以完成全面的巡查,监测预警设备的投入使用则极大填补了人防的空缺。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完成249处隐患点专业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威胁30人以上的隐患点专业监测全覆盖、监测预警全时段,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成功避险的前提,还在于平日的“练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8支专业地勘队伍,按要求驻守在各县(市、区)“一对一”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增强基层专业防灾的技术力量。同时,全市分层级、多形式举办各类地灾防治培训785场次,开展避险演练2713场次,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逃生技能。
“练兵”的效用在关键时刻得以发挥。今年汛期,达州市转移受威胁群众3.4万余人,实现成功避险9起。各专业地勘队伍亦发挥“前端”技术支撑作用,主动配合应急部门开展抢险救灾,成功处置灾情5处,最大限度减轻受灾群众损失。
据统计,目前达州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75处,涉及174个乡镇648个行政村,威胁到5.9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从源头消除隐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实施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建立隐患分类管理台账,针对性落实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险搬迁和监测预警等措施。2021年,全市共开展工程治理25处、排危除险40处、避险搬迁561户,销号隐患点298处,减少受威胁人数9398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新闻推荐
熬制羊肉汤(资料片)郭志杰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师单卷所居而得名,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诗书礼仪、儒学教化之风,源远流长,积...
单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