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鼓一腔调 一人一生一台戏 访单县非遗钢板大鼓传承人吴良君
每天吴良君都摆弄一下心爱的鼓
吴良君教授曾外孙女打钢板、敲大鼓
给邻居们说唱一段钢板大鼓
大鼓,又名鼓词,还称大鼓书,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
演绎者以左手打简板、右手敲大鼓,口手协调,韵味十足。大鼓以说唱人物故事为主,根据剧情发展,轻重快慢,抑扬顿挫,喜怒哀乐,通俗易懂,娓娓道来。一个人连说带唱加表演、装男扮女、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声情并茂,世象万千即在一板一鼓一人一台戏。
史料记载,大鼓说唱在唐宋时期就已流行,各地流派不同,风格大致相同。南宋诗人陆游在江南温州瑞安任主簿时,曾听过盲人的大鼓书《赵贞女蔡二郎》,并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春秋时期,诗经里也有记载: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竹枝词》也是用竹笛和扁鼓演奏伴唱,只是唱法曲调有所差别。
从前,大鼓书使用的是木简板,至清末民初,山东快书兴起,大鼓书受到冲击,木简板改为钢板伴奏,后在鲁西南一带流行开来。目前,以单县为代表的钢板大鼓说唱艺术入选县级非遗项目名录,现年79岁的吴良君是唯一传承人。
吴良君家住单县终兴镇时破楼村,中学文化程度,因为钢板大鼓说得好而闻名乡里。“我们村原有一个琴书演出班,我大哥就是班里的唱家,并与外地江湖艺人来往密切,大家切磋技艺,汲取优良,彼此相长。冬闲时节或逢年过节,众多艺人粉墨登场、各展绝技,吸引方圆十几里的百姓接踵而至,听书看戏。”吴良君说,他自幼受到各类曲艺、各派名家的耳濡目染,对说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学了不少名家名段,时不时地登台亮亮相。
为此,吴良君还勤奋研读历史、戏曲、文学等经典名著,虽然未考取大学,他却把初中、高中、大学的文史类教科书修读了一遍,为继承和弘扬文化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文化舞台崭露头角的吴良君,随后又拜名师、访高友,先后向江苏丰县艺人王志爱、陈媛爱、渠敬春及单县艺人任兰光、王元海、王志明、赵志发学习琴书、评书、坠子、大鼓、快书,博学众长,长足进步,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的农村都留下了其执着坚实的足迹和酣畅淋漓的说唱。
“文革”期间,破旧立新,吴良君的说唱受到了限制,便“改行”当了村会计和小学教员。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万象更新,吴良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重操旧业,复走江湖,沐雨梳风几十载,摸爬滚打多半生,追寻的脚步永不停歇,艺术的功底愈加深厚。如今,现场演出的机会少了,吴良君就利用互联网直播说唱和发送演出视频,还时常呼朋唤友,济济一堂,打板击鼓,绘声绘色地说说唱唱,痛痛快快地过上“一把瘾”。
上世纪八十年末至今的三十多年来,吴良君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自编自演《说唱中华五千年》,即形成了文字,还录制了视频,以留作后人参考,让古老悠久的大鼓艺术接续传承,让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新闻推荐
生态岛上的“汉贤茶馆”史料记载,西汉皇帝刘邦驾崩后,皇后吕雉掌控天下,刘姓宗室遭到大肆残害。是时,一刘氏子弟抛弃王位隐功...
单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