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身残志坚、勤劳质朴的农民,荣获“自强脱贫先进个人”称号—— 时圣龙:双拐撑起一个家

菏泽日报 2021-03-10 09:09 大字

在单县时楼镇家庙村,时圣龙小有名气,不仅是因其为人处事厚道,还因其身残志不残,增收路上踏出人生别样的印记……

三十多年前,时圣龙靠自己粗壮有力的双手,磨豆腐、磨香油、做糕点,凭着坚韧、勤劳,摸爬滚打,养家活口。

1999年冬的一个早晨,时圣龙在天津帮工回家的路上,所乘车辆与前方货车追尾,其伤势较重,经过7个多小时的手术治疗,才挽回了一条命。

这场车祸不仅夺走了时圣龙的行走能力,还残忍地夺走了他的一只眼睛。二十多年来,时圣龙仅靠一只眼睛获取一点光亮,引领着梦想蹒跚而行。

之前,全家积蓄因车祸而捉襟见肘,且债台高筑。一天,妻子问孩子们:“你们还有钱吗?我去买点菜,都吃了几天咸菜疙瘩了!”老幼几个仅凑了六块三毛钱。望着妻子颤抖的手和失落的眼神,时圣龙第一次潸然泪下。

命途多舛,生活维艰,但并未挫伤时圣龙的坚强意志。他竭尽全力支持孩子们继续学业,并时常对孩子说:“你们专心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培养你们!”

穷则思变。时圣龙想到了养羊,先是买了几只羊羔,随时向富有养殖经验的邻居请教,羊的长势逐渐好起来。

时圣龙的女儿读大专、小儿子读中专,都需要学杂费和生活费。一到开学,时圣龙就卖几只羊,困难便迎刃而解。两年后,羊的存栏量达到了30多只,兴高采烈的时圣龙却等来了“瘟疫”,大部分羊病死,剩下的几只无奈低价销售。

挫折面前,时圣龙仍然没有退缩。此后,他对羊圈清理消毒,又继续养羊。之余,时圣龙还种了一些瓜果蔬菜,由妻子带到集市上换钱,集腋成裘,供给3个孩子相继成家立业。

孩子们走出去了,时圣龙和老伴儿依旧在创业路上奋力跋涉。2016年,时圣龙迎来了春天的曙光,所在的时楼镇政府实施“1+X扶贫”政策,一个周六的上午,政府驻村干部叩开了时圣龙家的大门,从此,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犹如一副拐杖,架在了时圣龙的腋下。

驻村干部帮助时圣龙解决实际困难,赠送生活用品,动员社会志愿者协助清理庭院卫生,利用专项资金帮助他新建了安全温暖的房子。

一次,帮扶干部发现时圣龙家里的衣柜坏了,衣物堆在床上和凳子上,立即买来了一个衣柜;看到时圣龙使用的拐杖和轮椅破旧了,又为其更换了最新款;雨雪连绵,气温骤降,帮扶干部送来了棉被棉衣,后来又添加了新被褥……

两副“拐杖”让时圣龙坚强前行,生活越来越好。去年,他种植的白菜、玉米等大丰收,饲养的羊卖了20多只,获利3万多元,真正摆脱了脱贫。

时圣龙说,政府给他办理的《残疾证》就是他的“身份证”,每年有政府给予的残疾人补助补贴,很大程度缓解了他对生活的焦虑;政府帮扶干部经常入户慰问,还大大激发了他对生活的信心。

有一天,时圣龙给女儿打电话,激动地说:“我今天领奖状了,县残联发给我的,还发了奖品,是一条软乎乎的毛绒毯……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对残疾人更好,你就不用担心我了!”

通讯员 刘厚珉

新闻推荐

一个小村落的匠心守望 单县非遗项目柳编技艺掠影

老工匠在编制筐子老工匠在编制簸箕筐子编成了,老工匠笑了一场迟于春天的雪不期而至,单县徐寨镇杜楼行政村赵庄自然村,阡陌交...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