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乡村夜话”聚民心以问题为导向寻求解决办法,全县502个村推广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农村基层治理怎么抓?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南地区的单县,2018年初先后在龙王庙镇刘土城村、高老家乡张武楼村开展了“乡村夜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所谓“乡村夜话”,就是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村内具体事务,拉呱说事,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座谈会模式。
在鲁西南的农村,群众有夜晚聚在一起“拉呱说事”的习惯。单县“乡村夜话”重拾这一传统,由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不拘场合、形式,干部群众团团坐、面对面,拉家长里短,干部宣讲政策、制度,传达新思想新理念,群众提建议、说想法,大家摆、大家议,围绕村内具体事务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充分集民智、汇民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单县“乡村夜话”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基本流程。“乡村夜话”之前,由党员、干部、街长面向村民征求意见,整理后报村党支部讨论,确定议题,确定时间,并下发通知,居民也可以现场提问题,共同讨论。“乡村夜话”现场,首先由村干部领唱、群众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接下来进入主题,村干部介绍上次“乡村夜话”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并介绍本次“乡村夜话”的议题;第3个环节是群众议事,最后村干部总结,并通过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拨打8189000志愿热线,向相关单位转交涉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8年初刘土城村尝试每月开展一次“乡村夜话”活动以来,单县相继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502个村全面推广开展“乡村夜话”活动,迄今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0多件,解决5200多件,仅刘土城村就征集意见诉求近300条,其中207件得到落实。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夜话”不侃大山、拉闲呱,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解决,成为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乡村夜话”在晚上召开,此时,村民们告别了一天的劳动,吃完了晚饭,参会时间有保障。讨论的事情和群众的切实利益息息相关,村民乐于参与。召开的地点,一般都是村民日常闲聊聚集的地方,出门几步路就可以到达。“乡村夜话”不布置会场,一张方桌,一壶清茶,几只马扎,干部群众团团坐,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群众不受拘束,沟通无障碍,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氛围像“唠家常”,村民由“单向听”变“对口说”,由“被动知”变“主动做”,村民有了话语权,有了主人翁意识,愿意为村集体事业发展出谋献策,出力流汗。
“乡村夜话”以问题为导向,务实出成效。奔着解决实际问题而开,比如,如何号召村民抵制婚丧宴请大操大办?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每一个问题都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都有话可说。群众提问题提建议,干部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落实推进,村里能办的事当场拍板,办不了的上报乡镇政府。镇里成立议事协调会,明确专人明确时限,快速跟进落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夜话”时,干部坐马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拉近了干群关系,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真正实现了自治管理,自家解决自家的事儿。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而“有效”靠的正是像“乡村夜话”这种工作方式背后的务实作风。坚持问题导向,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解决,从真情交流中发现“短板”,以实际行动及时予以解决,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难题的解决。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耿雪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燕)10月25日,菏泽本土作家胡敬洪带着他的作品《烛韵长歌》,在菏泽市新华书店举行新书签售活动,吸引了不少《牡丹...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